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动态

楼市去库存谁能成为接盘侠 看两会大咖怎么说

时间:2016-03-04 17:01|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 网友评论

 眼下,房地产去库存已经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其实,一线城市去库存压力并不大,甚至达到了需要“补库存”的程度,如北京、深圳。当前强调的库存压力主要集中在部分二线城市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为此,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房地产去库存列为2016年五大经济工作任务之一。

  为此,各地都在积极研究去库存的办法。日前,已经有不少省市出台了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指导意见或通知,其中不乏增加土地供应、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降低购房首付等措施。在沈阳,政府则一度提出给予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零首付”购房政策鼓励。

  有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给了购房者不少买房的动力。不过,在楼市去库存重任下,谁能成为“接盘侠”?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亦或是其他阶层的刚需人群?时值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来看看会上大咖们怎么看。

  李稻葵:不可为了短期去库存“饮鸩止渴”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特别反对仅仅为了短期去库存采取“饮鸩止渴”的办法,比如零首付、场外配资,这样会埋下房地产泡沫的种子。

  李稻葵认为,去库存的根本在三四线城市,应该加快城镇化,引导农村居民先租后买,不要一步到位。“暂时可以由政府的某个基金将房子买下来,租给农民住,使房子先用起来,不要空置。”

  蔡继明:不要指望农民工当“接盘侠”

  提到去库存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进城镇化,让农民工市民化是一条路子。不过,千万不要指望他们成为房产市场的“接盘侠”。

  蔡继明分析称,应从制度改革入手,打破农民工进城门槛,让他们自由迁徙。同时改变房产市场游戏规则,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降低房价,让农民工买得起城里的好房。

  贾康:去库存要区别对待 手段多样化

  在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看来,楼市现在是冰火两重天,去库存要区别对待,不是每个城市都要采取千篇一律的办法,要根据城市特点设计具体方案,手段要多样化。

  贾康认为,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现状比较清晰,建议要掌握好合理政策组合,除了减税,还有信贷、优化配套产品供给形式,比如将公租房、二手房与去库存联动。

  张鸿铭:呼吁农民进城买房作用有限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成员张鸿铭表示,呼吁农民进城买房,对于去库存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总体作用有限。“我们通常讲到的城镇化,其背后必然是产业和就业的聚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将人口留在城市,去库存才会有实质性效果。”

  张鸿铭认为,现有去库存有两个难点。一是非住宅库存。这部分非住宅项目的土地性质难以转化,出现严重积压。二是三四线城市库存,这部分库存问题是简单的降价行为无法解决的。

  宗庆后: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适房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建议,开发商要降低房价,设定合理利润空间,响应去库存政策号召。同时,银行要促使开发商回笼资金加快还贷,这样可以推动开发商将现有空置房降价销售,降低置业者的购房压力。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济适用房,解决其基本需求问题,确保低收入群体也能住上房。

  梅兴保:产能不去 库存也去不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认为,今年我国在去产能、去库存等工作任务中,最难的是去产能,“过去的产能不去,库存也去不了”。

  梅兴保表示,房地产应该落实分类调控、分区域施策的方法。从整个经济面来说,房地产需要去库存,但对于北京、上海、深圳这类人口净流入以及经济活力强、种类资源富集的特大城市,应该严格控制实施调控措施,适度去杠杆。

  李晓林:去库存可考虑首付低于二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认为,房地产去库存主要压力在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一是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土地稀缺,地价贵。供给不足再加上建造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成本等原因致房价上涨。北京每年有60万外来人口流入,住房是刚需。

  李晓林表示,大家都想买房,但是要有积蓄,政府和个人都急不得。他建议可考虑再降低首付款,比如降至一成。虽然这会对银行产生风险,但在去库存的压力下,仍可考虑首付低于二成。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