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中石油在南苏丹

时间:2018-04-12 20:59|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后,中国政府随即宣布承认南苏丹共和国,并同南苏丹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承认了南苏丹的国际地位,为我们企业后续运作提供了外交保障。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后,中国政府随即宣布承认南苏丹共和国,并同南苏丹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承认了南苏丹的国际地位,为我们企业后续运作提供了外交保障。

【链接】中石油在南苏丹
  在南苏丹独立前,中石油牵头的合作伙伴已在朱巴开展了相关准备工作。在2011年5月份,中石油派员到南苏丹自治政府拜会了相关人员,就在南苏丹开展长期石油合作进行了交流和商讨,取得了积极成果。南苏丹独立后,124区、37区联合作业公司于2011年7月13日至20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注册成立了相应机构。同时,合作伙伴与南苏丹政府就石油合作协议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于2011年12月达成共识,中石油为主的合作伙伴分别与南苏丹石油矿产部签署了南苏丹124区、37区的ESPA过渡协议(TA)谅解备忘录,确定了合作伙伴与南苏丹政府石油合作的基本法律框架,保障了南苏丹独立后油田安全平稳有序生产,以及石油长期合作。

  早在1997年6月,中石油就与三家伙伴共同组建联合作业公司——大尼罗河石油作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中石油占股40%,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占30%,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占25%,苏丹国家石油公司占5%。参股者还共同修建连接油田和北部港口的原油长输管道。

由中石油主导贯穿苏丹南北的输油管道于1999年当年完工,长约1506公里、管输能力为1250万吨/年,始于南苏丹的黑格里格油田,途经喀土穆,直达苏丹港,是苏丹原油输送的生命线。
  由中石油主导贯穿苏丹南北的输油管道于1999年当年完工,长约1506公里、管输能力为1250万吨/年,始于南苏丹的黑格里格油田,途经喀土穆,直达苏丹港,是苏丹原油输送的生命线。

  南苏丹独立后,油气合作的资源国主体随着南苏丹的独立由一个苏丹变为苏丹和南苏丹两个。原来的124区、37区油田也一分为二,124区分为苏丹124区和南苏丹124区,油田划分基本为各占50%。37区项目也分成苏丹37区和南苏丹37区。其中75%的油气资源和油田归南苏丹37区,中心处理站和外输管道归苏丹37区。原来一个资源国就能拍板决定的事情,因为油田和设施分属不同资源国主体,石油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油气合作的主体增加,从管理难度、利益平衡等方面,都给中石油增添了前所未有难度。

  南北分立后,南苏丹生产的原油须经苏丹的管道和码头,进入国际市场销售;而苏丹的中心处理设施和管道通过输送南苏丹的原油,获得经济效益;从产业链的管理运行效率和成本来看,显然是协调工作剧增,并伴随成本的大幅上涨。南苏丹独立后,武装冲突不断,并且多发生在油田周边;加之经济落后等原因,油区偷盗、抢劫等恶性事件多发,安全风险增大。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人在战火动乱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考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石油石化。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