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生态旅游应重在“旅游+农业”

时间:2018-04-18 10:44|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公认的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幸福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更是给具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

  要把握住生态旅游的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不同的国家和个人对生态旅游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是自然环境,为了珍重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完整性,生态旅游必须是小规模的,也可称之为小众旅游,其具有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保护责任,也并非排斥经济利益,当地居民能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并分享其经济利益,因而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也期望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而且生态旅游应该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被放在突出位置,生态旅游业无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应该看到,生态旅游离不开农村,但是并不是所有农村都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

  在刘思敏看来,一些农村比较偏远,农民也比较分散,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也不太好、土地资源贫瘠,不适合大规模耕种的农村不适合搞生态旅游,同时,大规模的平原地带的农村也应该以农业为主,也不适合搞生态旅游。

  “只有那些生态资源比较好、民俗比较浓郁、地方特色比较突出、交通比较发达,特别是离大城市较近的周边地区,应该通过旅游来实现乡村振兴。因为,乡村作为乡愁的一种寄托,使得乡愁本身就作为一种消费品存在,这些地区应该是以‘旅游+农业’为主。”刘思敏强调。

  中国生态旅游问题的对策

  我国的生态旅游业由于起步晚、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有些地区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往往不顾长远利益,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过度利用资源,最终造成无法补救的悲剧。还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GDP的增长,在没有考虑实际的情况下,便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几乎没有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参与规划。

  “有些部门、地方在制定生态旅游规划、标准时,甚至不去关注国外已广为普及的规范、标准,而以‘适应国情’为名,提出了发展‘大众生态旅游产品’,建设‘生态旅游大省’,实现‘生态旅游收入××亿元’等目标,这毫无疑问地与‘原教旨主义’的生态旅游相违背。”刘思敏表示。

  据刘思敏介绍说,所谓“原教旨主义”的生态旅游是小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是在欣赏自然的同时,更强调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不以经济收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旅游方式。在发展生态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针对我国实际,刘思敏提出了四大对策及政策建议,即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科学规划生态旅游,推行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导游的积极作用。

  他强调,由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敏感性、脆弱性,必须对生态旅游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既要注意功能分区,又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建立生态监测站,对生态负荷和游客容量进行监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发展而去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在实践发展中也可以进行试点、示范,选择适当的地区,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试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予以推广。

  在刘思敏看来,中国应该借鉴国外类似景区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page]分页标题[/page]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