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手机必不可少 OPPO 3D结构光技术探秘
PChome手机频道行业解读全面屏技术的兴起,对于智能手机即是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这种将手机正面充分利用起来的设计,让我们对手机有了科幻电影中的那种超前体验的向往。不过全面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只能定义出最高标准的100%屏占比,却无法为其定义一个下限的入门门槛。
手机的正面全部被屏幕所占据,对于视觉上来说,它的冲击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然而手机的正面空间有限,如果全部被屏幕占据,那么势必会导致其它组件产生冲突,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指纹识别的问题。
指纹识别是手机生物识别不可或缺的一环,至少目前完全让指纹“下岗”是不太现实的,不过OPPO最近公布的3D结构光技术,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手机的一种发展趋势。运用3D结构光技术所打造的3D面部识别,在精度上能够达到百万分之一,而指纹识别的精度只有五万分之一,它似乎为未来手机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道路。
3D结构光技术不惧暗光环境 安全可靠体验快
这里我们要稍稍介绍一下3D结构光技术,它与目前手机所使用的拍照技术有本质性的区别。现在无论是单摄或是双摄,所使用的都是RGB感光技术,它能够直接感应自然光。3D结构光技术则不然,它是通过发射一束激光源,收集光线所反射回来的数据,根据反射光线的畸变信息来推算3D结构,进而来复原整个场景的3D构筑信息。
3D结构光技术与现有的手机拍照技术相比,具有高精度的特色,以拍照深度信息的精度为例,单摄在运用技术手段后,能够实现景深信息的拍照,不过精度不够好;双摄在运用人眼的原理后,在精度表现上已经十分出色,具体到数字上能够达到厘米级别;3D结构光技术则能够达到毫米级别的精度,在这种精度下,对于人脸面部的精密识别才能够满足使用。另外3D结构光技术的扫描速度快,深度信息计算复杂度甚至比双摄还要小。
3D结构光技术的另一重要特色,就是它完全不惧暗光环境。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安卓手机中,刷脸解锁在暗光环境下的使用体验会急剧下降,有些手机会变得完全不可使用,有些手机虽说在有光源的暗光环境下还能够使用,然而在全黑的环境下(例如睡前使用),无一例外全都似乎无法使用的。这是目前手机的感光技术所决定的。3D结构光由于是本身发射激光,收集反射信息进行构筑识别,因而暗光环境下对其毫无影响。[page]分页标题[/page]
通过3D结构光技术的特色,我们已经能够探寻去未来手机在生物识别安全上的出路了。运用3D结构光技术的人脸识别,能够有着比指纹更为精准的安全性,它的识别速度会比指纹更快,并且不惧暗光环境,是一种能够应对全部使用场景的可靠识别技术。
而说起3D结构光人脸识别,总让人难免想到苹果的Face ID,作为先驱者的苹果值得我们去致敬。OPPO作为Android阵营中首个使用3D结构光技术的厂商,在技术的使用上,更多的是站在消费者需求层面所进行的,在OPPO沟通会中所进行的现场演示环节,所演示的几个场景均是基于未来手机的真实使用情况而定的。
首先是3D的人脸识别,它在使用上给人的最直观体验就是快,无论是人脸的录入还是识别,都是眨眼般的时间即可完成。特别是在人脸的录入上,以往的手机都是要用户不停的转头来进行面部信息的全面录入,运用3D结构光技术的OPPO原型机,则不需要我们来回的转头,在我们正对摄像头时,手机就已经完成了面部3D模型的构筑。
而在安全性方面,OPPO的3D结构光识别也有多种防破解机制。在识别中过程中,系统会比对人脸的3D点云图与红外图,必须全部吻合才能够成功识别。对于曾经破解过Face ID的3D人脸建模,OPPO会检测人眼睛的视线,若非正对屏幕或是闭眼状态,是无法通过识别的。
刷脸识别小试牛刀使用场景远超想象
3D结构光技术并不单单是一个专门用于人脸识别的技术,它所能够进行的使用场景相当广阔。OPPO方面为我们展示了3D建模的视频通话场景,它运用3D结构光技术对人进行3D建模,这样对方看到的是你的3D模型,而非是目前的单纯拍摄画面。而这就给了用户充分的DIY空间,我们在这里可以实现3D层面的美颜,对于人脸的各种美颜效果会无比的自然,绝对没有现在瘦脸的那种变形感;对于各种萌拍效果的表现也会更加自然,因为它可以在3D建模的前提下,实现更精准的贴图AR效果。OPPO相信,通过3D结构光技术实现立体的视觉信息输入,同时利用5G网络的高带宽进行大数据量的传送,未来可以实现千万种使用场景。
3D结构光技术所能够使用的地方十分广阔,一切能够与摄像头建立联系的使用,均可以在3D结构光技术的加持下获得体验的火箭般上升。它能提供更为安全的人脸生物识别,为未来的支付安全添砖加瓦;它能够对人物或环境进行3D重构,在购物上能够提供AR式的先期购物体验,网上买衣服能够直接运用3D模型进行试穿,房屋或汽车的租赁或购买,也能直接掌握全部信息;在手机游戏中,3D结构光技术也能够打造出与真实环境别无二致的优秀3D场景效果。值得注意的是,OPPO在AR方面确实也在着重发力,与商汤共同推出了AR开发平台,是国内第一家公开强调AR应用的厂商。[page]分页标题[/page]
以上仅仅是我们目前能够想象得到,并且切实可行的未来手机使用方式。它们运用3D结构光作为核心技术,突破了手机平面的边界,营造出立体的空间使用效果。OPPO为我们展示的这几种使用场景,已经让我们非常向往,非常希望能尽早去体验一番。
或许3D结构光技术发展的初衷,是为了提供一种全新的安全技术,不过它的潜力恐怕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OPPO在研发过程中,是从消费者实际使用需求上进行深度发掘的,我们得以肯定,未来搭载3D结构光技术的OPPO手机,体验肯定是突破现有展示的,毕竟3D结构光技术有着无限的可能,何况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做不到的。
OPPO技术掌握完全成熟 6个月内见新机
在OPPO的这次交流活动中,OPPO为我们特别的“剧透”了一下,目前OPPO所掌握的3D结构光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具有切实可行的成熟商用条件。未来6个月之内,OPPO肯定会推出搭载3D结构光技术的商用终端。言外之意,或许就是下半年即将推出的OPPO新机,将会具备3D结构光技术支持,它能够进行3D人脸识别,并能够进行3D层面的美颜效果。
3D结构光技术,可以说是OPPO在VOOC闪充、5倍光学变焦后,又一项能够引领手机行业的革命式技术。它是OPPO手机未来的一项核心技术,至于它的表现如何,未来6个月内的那款OPPO手机见分晓。
- AMD助力微软Windows 11 为用户带来强大、可靠的计算能力2021-10-09 16:20
- 游戏玩家为之疯狂!Chinajoy2021 AMD展台那些火爆的瞬间2021-08-02 15:39
- 全场最佳 AMD Chinajoy2021展台圆满收官2021-08-02 15:38
- AMD 锐龙5000G系列处理器正式亮相Chinajoy20212021-08-02 11:50
- 极速制胜 制霸游戏 AMD携多款游戏神器扬威Chinajoy2021-08-02 11:44
- 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聚焦铁建重工,聚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2021-03-22 11:08
- 刚刚!我又上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了!2021-03-22 11:04
- 中国电科(3月1日-3月7日)要闻回顾 | 资讯轻阅读2021-03-22 10:47
- 我国将建第一个国家公园:为何是三江源2021-03-22 10:43
- 美国硅谷上演“大逃亡”:郊区成科技精英避难所2021-03-22 10:41
- 13:29周大生荣获“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500强”荣誉
- 21:24“利伯兰杯”国家辩论赛圆满落幕:孙宇晨与特朗普引领加密行业新格局
- 20:21控量挺价稳根基,长远发展可期,舍得酒业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
- 14:34从加密OG到特朗普家族加密顾问,孙宇晨要做加密天命人?
- 21:43皙之密:助力肌肤焕变,闪耀自然美之光
- 21:15全美世界:以爱为笔,绘就辉煌征程
- 16:31JJ斗地主抵制赌博,开创棋牌游戏辉煌新纪元
- 17:55周大生黄金珠宝嘉年华喜迎新春,精选主推产品送上蛇年祝福
- 12:53“蓄势待发”的熊猫湾区首秀,海珠广场迎新春艺术盛宴
- 15:51小年贺岁,周大生经典成长礼记系列十二生肖串珠祈福新年
- 15:00从蓝色海洋畅想绿色未来,亚洲金融论坛第一财经工作坊成功举办
- 14:57天津新春发放消费券,汇正财经关注消费结构升级领域
- 13:49温致科技发布数字健康行业新物种
- 18:23周大生经典十万份黄金好礼大放送,点燃蛇年春节喜气氛围
- 11:13JJ斗地主拒绝赌博,引领棋牌游戏新风尚
- 10:37行业唯一!海尔智家获最具投资价值奖
- 10:24周大生黄金珠宝嘉年华即将盛大开启,十万份黄金好礼贺蛇年春节
- 09:28惠达卫浴与京东深化合作,开启2025健康卫浴新生活
- 19:08预见2025:HTX的全球化蓝图与战略突破
- 18:22惠达卫浴与京东深化合作,开启2025健康卫浴新生活
- 18:08“陆地航母”上线,人类距离打飞的上班还有多久?
- 17:54亚马逊最大规模电动卡车订单落地:豪购超200辆奔驰eActros
- 15:36百利好推出全新交易产品,开拓财富新篇章
- 21:10七座商务车都有哪些?上汽大通 MAXUS G90亮点解析
- 21:05云米电器质量怎么样,云米燃气热水器AI Super2:智享未来,温暖每一
- 20:51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新突破
- 20:03IP+文旅还能怎么玩?酷乐潮玩全国文旅首店给出了答案
- 18:09周大生大师艺术珠宝以璀璨黄金诠释印象派艺术
- 15:58CES新物种(下):中国原创,世界领先——通用软体机器人技术赋能全球生产
- 10:38CES 2025观察:海信空调的新风,继续吹向AI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