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资讯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范本”

时间:2018-05-14 20:02|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本报记者 李争粉摄影报道

  曾被号称“京城汽配第一家”的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2015年12月21日变身为中关村(000931,股吧)军民融合产业园后重新出发,如今这个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产业园主体改造即将竣工。

  届时,一个集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产业聚合、军地对接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军民融合产业园将在中关村核心区闪亮登场。而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和运营探索出的军民融合发展“海淀模式”则有了“新范本”。

  打造军民融合“新范本”

  成立于1994年的西郊汽配城,被誉为京城汽配第一家、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中国汽车市场,每天的流动人口达到上万人次。

  “为疏解非首都功能,2015年4月,西郊汽配城开始了疏解之路。9月25日关停,有序腾退816间商户、疏解4000余人。”作为亲历者,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总经理王子忠记忆犹新,疏解后的西郊汽配城打算做什么,当时并没有想好,最初计划做互联网产业或科技金融业,后来与北京市海淀区深度对接后,确定了打造成军民融合产业园的发展目标。

  据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之一,12大军工集团中的8大军工集团总部设在这里,涵盖航天、船舶、电子信息、兵器装备等重点科技产业领域,大批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其中全区拥有军工保密资质的企业200余家,拥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企业超过数十家。

  “丰富的军地资源优势为海淀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子忠表示,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将借助海淀集聚的创新资源,打造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落地、展示、对接平台,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促进“民参军”,推动“军转民”,探索海淀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如今,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正在建立标准化体系,可以说目前全国大多数的园区发展还停留在1.0和2.0时代,而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在完善1.0及2.0时代同时,已经向3.0和4.0时代迈进。

  据王子忠介绍,园区1.0时代为企业提供物理空间以及一切建设、设计、施工、安装、装修、水电气网洁设备采购与运维等工作,实现企业主辅分离;园区2.0时代为企业提供复印、打字、快递、工商、税务、行政、人力资源管理、商务、法律、会计、其他增值服务等外包型服务,实现企业主服分离;园区3.0时代为企业提标准化体系建设平台、知识产权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新媒体宣传平台、军地需求对接平台等,通过平台建设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主副分离;园区4.0时代,也是园区的长远目标,实现对企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合理配置资源,形成园区品牌以及园区软实力的输出。

  “通过产业园3.0时代的标准化系统建设,让军和民都能听懂彼此说的话,让军民更好地融合到一起。”王子忠表示,产业园发展到4.0时代,就是产业共享,实现主业和配套分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清单体系、协同体系和就业体系。届时,产业园将汇聚一批高精尖企业,促进军民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加速开放合作,一个开放式的国家级军民融合国家示范园,将成为军民融合的“新范本”。

  军地协同创新发展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的改造升级吸引了众多“参军”企业的目光,启动当天有多家企签约了入驻协议,如今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的入驻率达到70%,20多家企业正在装修,9家企业已经入驻。

  作为第一家入驻的企业,北京神舟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在产业园B区一层拥有2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域。

  “入驻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像是找到了组织,在这一领域不用再单打独斗。”神舟智汇副总经理齐新战告诉记者,神舟智汇公司以国防科技大学技术力量为依托,专门从事军事模拟仿真与武器装备配套产品技术开发,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具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部分资质,拥有近百项软件著作权和产品专利。[page]分页标题[/page]

  “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公司开发完成了一系列军事仿真系统、模拟训练装备等产品和大量经典案例。”齐新战表示,产品包含三大基础技术平台,分别是MAXSim分布式仿真平台、MagicBook虚拟仿真训练平台及MagicIETM交互式电子手册制作平台。

  其中, MAXSim分布式仿真平台,是神舟智汇基于先进内核GBB+DMAS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平台系统,广泛应用于陆海空天电各军兵种战役战术仿真和武器装备论证,支持各种二次开发和定制服务。该产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军、空军等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事实上的全军仿真技术标准。MagicBook虚拟仿真训练平台则可广泛地应用于虚拟训练和虚拟实验,对装备训练和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在三大平台的基础上,神舟智汇还开发了大量应用型产品,其中包括装甲车模拟训练器、飞行模拟器、迫击炮模拟训练系统和海军训练器材等,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一家入驻企业北京东远润兴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致力于军工行业发展的年轻人组成的创业公司。

  东远润兴总经理郭露露告诉记者,公司主要解决了恶劣环境下高性能实时信号处理,专注于从事雷达、通信等高速信号采集存储回放,实时大规模信号处理,复杂电磁环境模拟仿真及构建等领域的技术及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应用领域涉及航天、航空、电科、兵器、舰船、核工业等。

  十大平台促军民融合

  由于军用装备的特殊性,军方需求的产品、技术、工艺、服务都受到职责、保密等众多特定条件的约束,军方的需求如何通过畅通的渠道发布给相关的民营企业,实现需求与供应高效对接,是军民融合平台创新的关键点。

  2017年12月,由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办,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军民融合装备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四期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高端人才培训班在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举行,为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拉开了序幕。

  张召忠、尹卓等来自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和军民融合领域多位军事专家,为海淀区近百名高新技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军民融合“饕餮盛宴”,也为海淀推进军民融合新型人才培育探索了新模式新路径。

  2016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武警部队、后勤学院和空军指挥学院等13家军方联络处在海淀区揭牌,进一步推动民口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与国防需求无缝对接,大胆探索破解促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瓶颈难题,这标志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的颠覆性创新和历史性突破。

  创新探索还将继续。王子忠表示,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将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及园区服务平台、成果发现及需求对接平台、技术论证及技术转化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政府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展览展示平台、产学研用协作平台等十大平台,促进融供需的深度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作为中关村核心区和国防科技工业布局重点区,海淀区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规划方案》,将建成以北京理工大学军民融合创新园、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玉泉慧谷信息安全产业园“一体三园”为核心的融合产业空间布局,吸引高端企业聚集。到2020年底前,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国家级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