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关于猪肉消费比重的闲聊

时间:2018-05-17 19:42|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中国的变化:

  过去40年来,中国肉类消费在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猪肉消费比重稳步下降。猪肉、牛肉、禽肉三种最主要肉类品种合计总消费量从1980年的1367万吨上升到2017年的8355万吨,年均增幅为5.0%。同期猪肉消费比重则从83.0%下降到65.4%。

关于猪肉消费比重的闲聊
  一般认为,造成猪肉消费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1)牛肉和禽肉供应能力相对提高更快。以牛肉为例,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以千万计的中国黄牛从传统的役用牛转变为肉用牛,再加上优良养殖品种的选育推广,使得牛肉产量在近40年里增加了25倍,同期猪肉产量只增加了大约4倍。

  2)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经济保持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肉类消费升级,使得价格相对较高的牛肉等消费获得了更快的增长。在大部分地区,西餐用牛肉成为高档消费的象征之一。

  3)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若干原本流行于少数地区的饮食方式被推广到全国。同时外出就餐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消费多元化趋势的加强,削弱了猪肉在消费结构中的优势地位。

  4)健康饮食观念的影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需求从“吃得饱”转变为“吃的好”和“吃的健康”。猪肉因其脂肪含量高等原因,在于其他肉类的替代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以上因素都是以经济高速发展和收入水平提升为背景的,在未来较长时期还将持续发挥作用,因此猪肉消费比重的下降显然还没有结束。现在拿美国和台湾曾经走过的道路做参考,推测一下中国会发生些什么。

  美国的变化:

  历史上猪肉在美国人消费结构中就不占什么优势,尽管如此,1960年以来猪肉消费比重还是有一个明显的下降:

如上图,美国4种肉类总消费量从1960年的1631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2374万吨,年均增幅为2.1%。同期猪肉消费比重从39.3%下降到24.6%。之后的20年里,消费比重在25-30%之间振荡,最后稳定在25%以下。
  如上图,美国4种肉类总消费量从1960年的1631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2374万吨,年均增幅为2.1%。同期猪肉消费比重从39.3%下降到24.6%。之后的20年里,消费比重在25-30%之间振荡,最后稳定在25%以下。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1960年美国人均GDP为3007美元,相当于中国2007-2008年的水平(考虑到货币通胀的因素,实际水平可能还有低估)。1976年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相当于中国2016-2017年的水平。不过这两段时期的猪肉消费比重的变化却颇不相同。美国下降了差不多15个百分点,而中国只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关于猪肉消费比重的闲聊
台湾的变化:

  当然,中美两国在资源禀赋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实在太大,发展历程也极为不同,不好类比;起码中国猪肉消费比重绝无可能下降到美国的低水平。所以还是来看看台湾同胞的情况:

关于猪肉消费比重的闲聊
[page]分页标题[/page]
  台湾地区的猪肉消费比重从1960年的83%下降到2017年的52%。在这40多年里,有一个时间段很值得注意:

  1969-1990年,台湾人均GDP从350美元增长到8000以上,猪肉消费比重从78.5%降到65%左右。而在1991-2016年,大陆人均GDP从350增长到8000以上,猪肉消费比重从77.5%降到65%左右。见下图:

关于猪肉消费比重的闲聊
  既然如此合拍,那么接下来台湾发生的事情也会大概率在大陆发生吧:

  1991-2016年,台湾人均GDP从8000增长到22000,猪肉消费降到52%。

  所以参考台湾的经验,猪肉消费比重继续下降的空间也还是不小的,至于会不会降到50%左右,那就要看牛肉和禽肉增产的本事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布瑞克农业数据。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