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中美生物医药行业对比 中国能否弯道超车?

时间:2018-06-09 01:34|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王绮宇 朱家俊

  今年5月初,A股第一只“独角兽”药明康德IPO隆重登场。近期,尚未实现盈利的歌礼(Ascletis)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交所,这是港交所启用新上市制度后诞生的生物科技第一股。

  在美国,生物医药是具有高增长性的行业。作为世界领头羊,从美国市场的很多维度,也可以度量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和前景。我们从研发费用、上市公司的市值、销售收入这几个维度,考察了美国和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

  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十分巨大,通常占收入的10%-20%,开发周期也很漫长。美国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生物医药的研发费用主要由私营企业投资。2013年至今,美国研发费用基本保持在千亿美元级别。

  中国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经费支出也一直在持续攀升。近几年,中国的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万得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中,生物制品与医药商业共63家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约为204亿、244亿和306亿元,呈现稳步增长。

  美国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主要聚集在波士顿和旧金山。据统计,美国共有67家制药上市公司,这类公司成长性好,股价波动率也很高。曾经有生物制药公司HTG Molecular Diagnostics股价在两天内累计暴涨450%。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中国A股医药生物板块约有36家上市公司。

  总体而言,美国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占全球生物医药产品市场的50%以上。据权威调研数据,2010年到2015年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市场规模,从582.2亿美元增长到840.3亿美元。

  据Frost & Sullivan报道,中国生物制药的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62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5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9%。

  纵观中美生物医药行业,从相关数据来看,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大概还只有美国10%-20%的规模。我们是否具有弯道超车的条件呢?我们的“加速度”将来自哪里?

  随着大数据的指数级增长与新技术的成熟,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极大提升研发效率。在生物制药的研发阶段和用药阶段,对数据量的要求都非常高。对美国的药企而言,获得高质量样本需要极高的收集成本,比如说积累1200万个优质案例可能需要5年时间。中国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获得同样的样本对某一家数字医疗机构来说可能只需要5天,而且不存在数据不同源等问题。庞大的人口带来大样本,成为中国新药研发、生物制药的极大优势。

  资本市场是支持经济转型、新经济形态和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中介。根据巴曙松最近的演讲,港交所对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要求是“有新药通过一期临床,至少有1位复杂投资者,15亿的体量”。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相应的上市准入条件已从3年盈利3000万元提升到了1亿元。2018年,IPO过会率不及2017年的一半。但即便如此,生物制药已被列为优先考虑上市的行业,最近的上市动向也佐证了这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共有信达生物、华领医药、基石药业等11家生物医药企业宣布完成融资,总规模近10.3亿美元(约66.02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信达生物、杰华生物、基石药业等近15家公司曝出上市计划。资本市场大开绿灯,无论是经营者兑现财务价值,还是公司本身的发展壮大,这都是一个极好的环境。

  在政策设计上,中国的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已基本完成。规划提出“到2020年,突破10到20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并使我国制药工业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成部分重点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力争国际销售收入平均突破百亿元水平。”

  巨大的市场和消费能力、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以及契合人工智能兴起的庞大数据样本,这些欧美药企都极为看重的元素,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都具备了。目前,发展生物制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将诞生更多的生物制药独角兽,相比美国去实现弯道超车。[page]分页标题[/page]

  (王绮宇:应用数学博士,旅居美国及香港;朱家俊:高鲲资本董事长)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