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资讯

身份识别做不好 腾讯游戏的500元消费预警“形同虚设”

时间:2018-07-06 02:40|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

  近日,腾讯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额度由单日500元改为30天累计500元。腾讯在官方微信号发文称,对于腾讯旗下游戏中疑似未成年人的高额消费,将尝试主动介入,提醒用户关注可能存在的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情况(7月3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因“熊孩子”用家长的账号玩游戏充值、买道具等,造成的“天价充值”事件屡屡发生,动辄就是数万元、数十万元之巨,给很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未成年人偷用家长账号进行游戏消费,有的属于无效行为,游戏公司应予以归还。可由于类似游戏消费行为难以辨识,家长在维权时困难重重,往往寻求媒体或网络曝光,获得舆论支持后,才得到游戏公司的返还。

  近年来,因“熊孩子”用家长的账号玩游戏充值、买道具等,造成的“天价充值”事件屡屡发生,动辄就是数万元、数十万元之巨,给很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未成年人偷用家长账号进行游戏消费,有的属于无效行为,游戏公司应予以归还。可由于类似游戏消费行为难以辨识,家长在维权时困难重重,往往寻求媒体或网络曝光,获得舆论支持后,才得到游戏公司的返还。

  由于此类游戏消费纠纷案件频频发生,公众对游戏公司予以强烈的质疑与批评,认为游戏公司没有尽到用户身份审核责任,放任未成年人玩游戏、高额消费,属不道德行为,亦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显而易见,基于保护未成年人和家庭财产安全考虑,腾讯采取“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模式,为防范“天价充值”游戏的不理性消费,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应该提醒的一点是:有效执行消费预警功能的前提,是必须先做好未成年人识别。

  此前包括腾讯在内的部分游戏公司,也曾试行过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系统,但系统的识别率并不高,仍然有很多漏洞可钻,甚至部分公司只是为敷衍舆论,并未真正下功夫提升技术识别率。显然,游戏公司不仅需要“未成年人消费提醒”,还应完善身份识别技术,将未成年人拦截住,避免其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有效防范不理性消费行为。否则,如果系统无法识别未成年人,导致其冒充家长进行游戏消费时,系统还是不能采取预警提醒措施,消费额度仍然会突破500元的限制。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