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一个铝条制品企业的自救:坚守到小心翼翼

时间:2018-07-11 10:32|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商兵布阵

  而今,邓总同样也是在出货卖房,不过他是用于还债。

  周家兵

  作为在铝条系列产品生产领域打拼近20年的经营者,邓总是身价最高时将近上亿的私营企业主,而今,电话不敢开机,只因债台高筑,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回想近十年的坚守,耗费掉之前所有的积累,如今的局面让他终究心有不甘。

  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到诸多行业,作为已经积累了一定生产制造经验、有多个门面的铝条制品企业,邓总坚信经济的寒冬只是企业的转型问题,不会长时间大范围地扩散,没想到它竟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漫长过程。为了能够“转型突围”成功,坚信自己能力的邓总采取了自救措施:第一,面对业务萎缩,果断砍掉近半门面,生产加工厂也分流一部分员工。第二,面对人工成本和产能矛盾,进行智能制造化改造,投资一千多万引进自动化设备,产能确保,品质稳定。第三,面对材料价格的波动,联手同行向上游企业进行大批量采购,以获得价格上的优势和成本的控制。第四,面对家装、工装、门窗等市场需求的萎缩,进行积极拓展蓝海市场。不料最终收效甚微。

  搬迁至内地或东南亚的客户,都还可在延长付款周期和折扣之后,将货款付清。让邓总头疼不已的是客户公司倒闭,让货款付诸东流。从几十万、几百万,积累到上千万的资金,雪球样不断滚大后,突然,客户公司倒闭,让邓总寝食难安。邓总郁闷的是自己积极寻求自救和转型,似乎越是折腾,损失越大。升级转型、寻求突破的投入,都成为扔出去“打狗的包子”,市场似乎有个看不见的“黑洞”,深不见底。

  让邓总欣慰的是,没有涉足民间高利贷和金融“套路贷”,不然会死得非常难看。这些年,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他把以前在东莞、惠州“被套”的房子,趁机高价卖出了几套,作为公司运转的流动资金,也还了一小部分借来的债务。这些年,资金周转困难,都是向亲戚朋友同学老乡们借的,利息都是看在“情感”上协商的弹性化。公司盈利好,按照年息百分之十到十五,保底是按照百分之五的银行理财产品利息处理。可是,在客户“跑路”、“倒闭”和遥遥无期的“拖欠”下,邓总的企业周转资金越来越大,经营的资金链也越来越紧张。

  谈到这一切,邓总无奈地苦笑,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在支撑着自己朝前看,朝前走,总想着大环境的改善,客户们慢慢好起来,自己的资金能顺利回笼。这种憧憬和期望,让邓总对明天充满激情,没承想,憧憬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变成幻想。

  自己的企业能保证合法合规经营,可是没法保证客户的合规性,邓总忧虑地说,有的客户,因为环保风暴来袭,停业整顿,企业突然陷入困境。有的客户因为前两年的纳税问题,面临调查和罚款。法规的完善和趋严,其实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对于以往的过失,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在规范化的进程中,私企的经营显得尤为脆弱。有些的确是资金出现问题,有些却是趁机“甩锅”给相关部门,害苦了这个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原本就是微利时代,如何经得起这样的打击?辛辛苦苦经营大半年的利润,却被一家客户这样的“甩锅”行为导致亏损。如果年终再冒出来一家这样的客户,全年的经营都将出现亏损,一年的辛苦经营到头来成为负数。

  当年一起经营企业,面临同样金融危机,及时“收手”,果断切掉制造企业,转向到买房的朋友,如今一起喝茶聊天时,谈论最多的是出货卖房套现获利。而今,邓总同样也是在出货卖房,不过他是用于还债。对于未来的走向,自信满满的邓总显得有些迷茫,刚过半百却满头白发的邓总显得谨慎,甚至可以用小心翼翼来形容。

  (作者系深圳东方华策咨询管理公司总经理)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