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资讯

“商业模式创新多,技术创新少”

时间:2018-07-12 09:38|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寻找中国创客发起人、北京文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
寻找中国创客发起人、北京文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
中国创客导师、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
中国创客导师、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
中国创客导师、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
中国创客导师、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
2016年度中国创客、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
2016年度中国创客、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
芯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
芯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

  深圳和硅谷的差异在哪里?在高度依赖大数据的人工智能领域,数据垄断会给创业者来带什么影响?AI创业者面临的“落地之痛”该如何解决?昨日,在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夏季峰会的主题演讲环节,六位科学家、知名投资人及科技创业者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们中,很多人提到“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认为,深圳龙岗有很多创新企业,但商业模式创新比较多,技术创新比较少。寻找中国创客发起人、北京文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则表示,现在模式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科技创新才是常青的风口。 此外,原本应出席峰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因故未能前来,现场播放了新京报记者于峰会前夕就“中国芯”问题采访他的视频片段。[page]分页标题[/page]

  徐扬生“0到N”才是技术和产业的创新“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期效应估计不足,短期效应过分乐观。”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告诫创业者,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具体到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上,应当以市场驱动的应用为主,而非技术驱动的应用。

  徐扬生说,深圳龙岗有很多创新企业,但商业模式的创新比较多,技术创新比较少。“深圳和硅谷的差异在哪里?硅谷做的事是0到1的事,是科研上的创新,而深圳做的是1到N的事。”他表示,只有“0到N”才是技术和产业的创新。

  “过去,人工智能领域常常是有了技术之后才去找落地应用、推动产业化,但成功的很少。创业者们应当着眼于市场的需求,从如何解决市场需求入手,反推再去进行技术方面的落地。”徐扬生说。

  戴自更

  数据垄断压缩了创业者的空间“目前大数据的采集和使用对于公众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黑箱。”寻找中国创客发起人、北京文投集团总经理戴自更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一定要警惕数据垄断,其不仅不利于隐私的保护,也造成了巨头在各赛道的“赢家通吃”。在高度依赖大数据的人工智能领域,数据垄断更是压缩了创业者的机会空间。

  戴自更表示,目前大数据的采集掌握在少数几家互联网巨头手中,但这些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有时并不基于“透明运行”的原则,这与保护隐私的法律违背。

  戴自更称,过去因为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契机,中国的新经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依赖巨大的人口红利实现模仿中的超越。他认为,现在模式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科技创新才是常青的风口。

  阎焱

  AI瓶颈在于缺乏人工智能芯片

  中国创客导师、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在谈到AI发展的瓶颈时表示,归根到底,是要把算法、数据处理变成芯片。如果没有芯片,算出来的东西永远是慢的,直接体现是把AI变成芯片。

  “AI的发展有几个基本要素:大数据、算法和芯片,但目前真正具有人工智能的芯片非常少。”阎焱表示,“我们需要用不同的算法,让数据变得有序,但归根到底,是要把算法、数据处理变成芯片。”

  他表示,在AI时代,最重要的是有创意的人。目前中国缺乏的是0到1的创新,而在0到1之间,我们更需要的是自由思考的氛围以及与国际最新前沿交流的机会。

  阎焱认为,无论是AI技术还是其他技术的发展,在创意、逻辑、技艺方面可能会超过人类,但在创造性方面不会超过人类。

  汪潮涌

  靠技术和算法的红利期已过“技术是基础,但不能成为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在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启动峰会上,中国创客导师、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表达了他对AI行业的观察。

  在他看来,AI创业者面临“落地之痛”。商业化之路要以技术为基础、用户需求为导向、落地场景为核心,想要成为巨头,就要成为伟大的AI产品公司。

  汪潮涌表示,目前单纯靠技术和算法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新成立的AI公司应该打“组合拳”,而不止做技术服务商,随着技术门槛降低,离用户需求最近的产品经理和行业专家将成为团队的主导,两者的结合可以形成产品经理和技术专家为主导的产品级的公司。

  他认为,技术和算法难以成为AI产业的核心壁垒,唯一道路是成为伟大的AI产品公司。

  陈宁

  实现“端智能”关键在于“芯”

  “实现终端智能,关键在于面向深度学习的AI芯片。”2016年度中国创客、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创业者,分享了对行业发展的预估。他表示,云天励飞的产品已经实现落地和产生社会价值。他预测,AI芯片将为终端提供人工智能的服务。[page]分页标题[/page]

  陈宁介绍,云天励飞的动态人像系统背后的技术路线是“端到云”,依赖于前端人工智能芯片,实现前端算法植入、本地化信息处理、最后向云端传输结构化信息。基于这个路线,他预测未来的全部智能终端将具备人工智能的功能和服务,这些功能和服务将承载在终端面向深度学习的AI芯片之上。

  据他透露,云天励飞在今年将投片生产AI芯片,进行机器闭环自主学习,在技术上开始从弱人工智能时代向强人工智能时代的探索。

  戴伟民

  AI落地,最难的是汽车电子

  芯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在演讲中表示,目前AI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落地,最难落地的是汽车电子。

  “中兴事件对中兴手机的影响很大,但比这更严重的问题是,国内的汽车产业如果缺乏某个国外的电子零部件,也可能要面临停止生产,这是很大的挑战。”戴伟民称。

  芯原微电子是一家提供服务的平台型企业。戴伟民表示,虽然芯原微电子自己不做产品,但平台很开放,目前在监控、汽车、家庭等方面实现了芯片的落地。芯原微电子致力于为合作伙伴提供一些生态服务和解决方案,比如完整的知识产权组合,包括GPU(图形处理器)、超级计算等。

  戴伟民认为,企业的最高境界是做生态,汽车电子要落地需要“打群架”,不能单打独斗,而把软硬件结合是一种可实施的落地方式。

  视频寄语

  倪光南 中国芯片的短板在于制造环节

  昨日,在峰会现场播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就“中国芯”问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的视频片段。

  他表示,为了达到技术安全的要求,首先要把自主可控的问题解决。对于芯片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同时,投资界要用长远眼光来做芯片产业的投资。

  “自主可控是前提,没有自主可控无法谈其他安全。”倪光南表示,“我们可以把自主可控作为达到技术安全的一个必要条件,拿技术安全去保障网络安全。”

  他表示,现在国家芯片产业的短板主要是在芯片制造环节。在芯片设计方面,中国做得不错,比如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用的芯片就是自己设计的。而在制造环节,包括制造工艺、材料、装备、测试、封装等一系列配套的产业环节,明显有短板。

  他认为,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努力。“对于芯片产业的发展,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的产业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当然应该发挥企业的作用。”

  倪光南说,“我希望投资界能够真正把资金用在需要的地方,而且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把资金都投入到比较容易见效的、短期能够见效的项目上。”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薛星星 张姝欣 闫丽娇 黎明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