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如何给你喂“电子毒品”的?
睡醒后,第一件事,你是打开手机,继续刷朋友圈,还是刷抖音?
但是!不要以为这只是我们的常规动作,歪果仁也如是说:
当我孤独时,我会查看 Facebook ;当我感到不安全时,我还是会看 Facebook……
在科学家眼里,人类如今正生活在一个最大的行为实验场中。人类的一切行为是可以被观察、被调整的,甚至是可以被设计的。一切只因为,你用了——智能手机。
BBC Panorama 系列纪录片最新一集讲述的就是——智能手机,背后黑暗的一面。
大公司喂你“可卡因”,让你上瘾
硅谷,是众多全球社交媒体巨头的诞生地。
Facebook,月活用户超过 20 亿,也就是说全球 75 亿人口里,不到四个人之中有一个人就在使用 Facebook。如果再加上旗下收购的 Instagram 4亿日活跃用户的话,那比例就更大了。更何况,Instagram 是日活数据,不是月活。
Twitter,美国总统川普治国安邦的挚爱,小探初略统计了一下,他老人家24小时内,发了8条... Twitter 2018年第一季度最新数据,3.36 亿月活用户;
……
过去,我们认为上瘾大多和化学物质有关: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如今,社交媒体的出现,它虽然不是化学物质,却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上瘾了。
BBC 在这部纪录片里,请来了那些曾经工作其中、熟悉硅谷社交巨头的内幕人士,一一分析 Facebook、Twitter、Snapchat 都是如何让用户上瘾的。他们说,大公司正给用户喂上了“行为可卡因”(behaviral cocaine),让你无处可逃。
点赞背后,是你被认可的假象
说社交媒体上瘾,当然离不开的首个巨头就是 Facebook。用 BBC 的话说,全球使用 Facebook 产品的用户数量,甚至比全球宗教信仰者还多。
Sandy Parakilas 曾在 Facebook 担任平台运营经理,他承认,就是要让用户沉浸在其中,用户的关注度、关注时长,就是卖给广告商最好的产品。
那如何让用户沉浸其中呢?Facebook 上有个很小的设计,或许你都没有意识到,它就足以让你上瘾。
曾为 Facebook 设计了大拇指点赞“Like” 功能的产品经理 Leah Pearlman 坦言,最初设计大拇指的图标,只是想让用户感觉使用起来更友好,但用着用着发现,自己很关注每次 Po 文后收到的大拇指数量,甚至在想,为什么这次没有上次多。
会把收到大拇指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 然后,Leah 就沉浸在 Facebook 无法自拔了(跟我们发完朋友圈后,时不时打开,查看下点赞数,是不是很像?)。
“当我孤独时,我会查看手机;当我感到不安全时,我还是会看手机…… ”
这是 Leah 对 BBC 调查员说的原话。
人如果需要验证某些东西,或者验证某些情感需求时,社交媒体是如今最常用的工具。但“
当你需要通过 Facebook 验证什么时,却发现什么都没有,你的心情会变得极差。” (以为朋友圈会收到很多个赞,但实际并没有时,你的心情会不会也同样很差...)
因为这样,Leah 在 Facebook 工作了四年后,离开了。
不设“底”线,让你不停地刷手机
科技是如何操控人的行为的?曾经在 Mozilla 和 Jawbone 工作过的设计师 Aza Raskin 告诉 BBC,用一个汤碗实验(soup bowl experiment),就可以很好地加以解释软件设计上的一个技巧,如何让用户成瘾。
汤碗实验是说,让两组参与者同时喝汤,一组的汤碗会自动往碗里补充食物,另一组会提供准确的饮食提示,告诉参与者喝了多少。研究发现,那些从自动补充碗里吃东西的参与者比普通碗的参与者喝多了 73% 的汤。然而,这些参与者还不认为他们吃得更多,也没有认为自己比正常人吃得更饱。
这个实验跟科技有什么关系呢?
Aza 说,如今用户在看社交媒体的各种滚动消息时,为什么习惯性一直不停地刷下去,就是因为它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提示说,你看的东西已经到“底”了。这样,大脑就会支配着手指一直不停地往下刷。
也正是这个设计上的技巧,导致了用户,一旦打开了这款社交软件,就会沦陷在无止尽地“刷”消息的动作里。
“你觉得有罪恶感吗?” BBC 调查员问 Aza。
Yes,I do。(是的,我感到惭愧。)
Aza 甚至还说,连屏幕的颜色是偏蓝一些,还是偏红一些,都有测试。目的是,让用户不停地划下去。
“就像把一堆可卡因洒在了你的屏幕上面。”
像喂鸽子一样,给你不定期喂“奖励”
青少年如今每天平均打开手机的次数是——90次。
为什么我们会不停地打开手机?不妨先从一个 50 年代的实验讲起。
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人斯金纳(B.F Skinner)教授,进行了把鸽子放在箱子里(著名的skinner box)的喂食实验。
一堆没有受训的鸽子,在叼啄方面表现是正常的。
但是,当鸽子叼啄按钮时,斯金纳箱子的下口会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喂食,这种让鸽子开心的结果,开始强化鸽子叼啄木板的行为。
斯金纳教授在想,如果不固定时间喂食呢,鸽子们会变成什么样?
当斯金纳教授随机奖励鸽子喂食的数量和频率时,惊人的结果是,与定期收到相同食物的鸽子不同,接受不定期奖励的鸽子会“发狂”:它们会不断强行去啄食不同的按钮。最恐怖的一只鸽子,每秒击打按钮 2.5 次,持续了 16 个小时....
放到今天来看,作为用户的我们,或许就是那一堆等待科技公司喂食的“鸽子”。
因为,APP 上面一堆的点赞、爱心,或者转发提示,就是那些不可预期的奖励(unexpective reward)。我们并不知道某个人的点赞,或者某个人评论我们微博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就是这样,吸引着你不停地打开手机,像鸽子不停啄食一般。
这些可变的、不可预期的奖励还有什么?
生活中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赌场的赌博机、老虎机们。为什么人在老虎机面前会不停地投币下注?那是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所以,你永远都在期待下一个结果。或许,它会是一串连续的 777 呢。
一声“叮”,让你全天都可能焦虑
BBC 调查员甚至亲自上阵,接受了加州大学行为科学教授 Nancy Cheever 的行为实验。到底,手机是如何唤起我们的身体反应的?
实验中,调查员在认真地看一档视频,她的手机就放在不远处的桌子上。过程中,Nancy 教授要求调查员专心看视频,也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开始不停给这名调查员发消息。
“叮”,第一声响时,调查员明显眼角往声音方向瞟了一眼。在五次“叮”声中,调查员至少有三次往声音方向瞟了瞟。
很快,视频结束了。
这次对调查员的分析显示,每当手机消息推送的那一下“叮”声响起时,这名调查员体内情绪会起伏特别厉害。“说明你身体是焦虑的,虽然你并没有意识到你自己是焦虑的”。Nancy 教授对 BBC 调查员说。[page]分页标题[/page]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手机不静音,时不时响起那一下“叮”,这样的焦虑情绪,很可能伴随着我们一整天。
为什么是焦虑?焦虑来自于什么?Nancy 教授认为,这可能来自于人觉得错失了什么重要事情的心理,大脑便会自动呈现出类似“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提示你紧急情况的,还有手机图标上那一个个红色的数字,提示你多少条未读信息之类。科学家说,只有红色才能唤起你大脑对于那种紧急情况的认知,其他颜色都无法做到。
但这就意味着成瘾了吗?Nancy 教授说,并不是,还要对受测人的日常行为习惯加以考虑,看是否有多重任务在进行。“如果你开车也要玩手机,睡在床上时也要有手机陪伴,那可能是成瘾了。”
当然,面对社交媒体成瘾,心理学界人士有着不同的分歧。其中一项就是,是否要把社交媒体上瘾纳入疾病(Disorder)。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里,暂时没把社交成瘾一项纳入。但已经有呼声,应该把这一项纳入精神疾病。因为,在这些支持者看来,智能手机成瘾,其实就像毒品成瘾一样,有类似的脱瘾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以及类似的影响(effect)。
戒社交媒体,就像戒烟
既然躲不过,科技业内人士还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手机成瘾”的问题,比如把手机屏幕变成黑白。小探还听说,有的员工干脆把手机锁在抽屉里。
或者,直接痛苦地戒掉。比如 Facebook 的那位前员工一样。用他的话说,“戒掉 Facebook,身体上的感觉就像戒烟一样。”
当然,也有戒不掉的。小探已经不止一次看到有朋友发朋友圈说卸载微信,然后三天后又回来了...
让 Sandy 更失望的是,大多数科技业界巨头并不允许自己孩子使用社交媒体产品,因为他们知道产品会给下一代带来的危害,但并没有如实告诉整个世界。
下一代青少年的成瘾,或许是更让人担心的问题。
如今,英国青少年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为 18 小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社交媒体上。父母担心孩子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交霸凌的存在。
13、14岁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英国男孩 Philips,因为长达三年的网络霸凌,2017年4月,卧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他的妈妈告诉 BBC 调查员,如果不是手机成瘾,她绝对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悲剧。[page]分页标题[/page]
从 Facebook 到 Instagram,从 Twitter 到 Snap,社交媒体帮助我们连接在一起,它连接起了 超过 20 亿人的世界。他们在强调连接人与人的同时,是不是也给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已经不止一次有媒体、学术界对此加以探讨。
连 Facebook 的研究员都承认,使用 Facebook 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跟他人消极比较,远离社会参与等……
超过 30 亿人,每天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那就是刷……
或许,有的人会说,社交媒体比如微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离不开的工具,但除了工作之外,当你下次拿起手机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拿起它呢?
最后,留个数学题吧。
大家是否统计过,自己平均每天打开手机多少次呢?打开社交媒体时,你的心情,还好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硅谷密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AMD助力微软Windows 11 为用户带来强大、可靠的计算能力2021-10-09 16:20
- 游戏玩家为之疯狂!Chinajoy2021 AMD展台那些火爆的瞬间2021-08-02 15:39
- 全场最佳 AMD Chinajoy2021展台圆满收官2021-08-02 15:38
- AMD 锐龙5000G系列处理器正式亮相Chinajoy20212021-08-02 11:50
- 极速制胜 制霸游戏 AMD携多款游戏神器扬威Chinajoy2021-08-02 11:44
- 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聚焦铁建重工,聚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2021-03-22 11:08
- 刚刚!我又上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了!2021-03-22 11:04
- 中国电科(3月1日-3月7日)要闻回顾 | 资讯轻阅读2021-03-22 10:47
- 我国将建第一个国家公园:为何是三江源2021-03-22 10:43
- 美国硅谷上演“大逃亡”:郊区成科技精英避难所2021-03-22 10:41
- 18:23周大生经典十万份黄金好礼大放送,点燃蛇年春节喜气氛围
- 11:13JJ斗地主拒绝赌博,引领棋牌游戏新风尚
- 10:37行业唯一!海尔智家获最具投资价值奖
- 10:24周大生黄金珠宝嘉年华即将盛大开启,十万份黄金好礼贺蛇年春节
- 09:28惠达卫浴与京东深化合作,开启2025健康卫浴新生活
- 19:08预见2025:HTX的全球化蓝图与战略突破
- 18:22惠达卫浴与京东深化合作,开启2025健康卫浴新生活
- 18:08“陆地航母”上线,人类距离打飞的上班还有多久?
- 17:54亚马逊最大规模电动卡车订单落地:豪购超200辆奔驰eActros
- 15:36百利好推出全新交易产品,开拓财富新篇章
- 21:10七座商务车都有哪些?上汽大通 MAXUS G90亮点解析
- 21:05云米电器质量怎么样,云米燃气热水器AI Super2:智享未来,温暖每一
- 20:51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新突破
- 20:03IP+文旅还能怎么玩?酷乐潮玩全国文旅首店给出了答案
- 18:09周大生大师艺术珠宝以璀璨黄金诠释印象派艺术
- 15:58CES新物种(下):中国原创,世界领先——通用软体机器人技术赋能全球生产
- 10:38CES 2025观察:海信空调的新风,继续吹向AI风口
- 16:22周大生经典在传承中创新,精心打造东方文化精品珠宝
- 15:59智能驱动,豫见未来——“热AI在郑州·百度品牌之夜”圆满落幕
- 15:49驰援西藏,周大生捐款助力日喀则抗震救灾
- 15:21CES 2025 现场直击 | 万勋科技携通用软体机器人惊艳首秀,多元化
- 16:33CES新物种(中):类人肌体,过人能力——通用软体机器人技术,加速机器人
- 15:35百利好解锁投资新机遇,全新交易产品正式上线!
- 19:52周大生国家宝藏系列青花新品匠心传承千古瓷韵
- 14:55CES新物种(上):机器人变软——通用化、可商用的软体机器人亮相CES
- 12:28中国首家鱼子酱体验店 卡露伽鱼子酱旗舰店落户浙江衢州水亭门
- 10:38商聚荷城 合创未来 第二届贵港市荷商大会在城区胜利召开
- 17:23蛇年贺岁启新程,与周大生经典共赴宋韵风华
- 09:56燕京啤酒率先拉开春节营销大幕,官宣国民闺女关晓彤为品牌代言人
- 16:42周大生新年珠宝璀璨亮相,共度2025年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