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骑行次数仅0.3次 共享单车企业折戟澳大利亚|共享单车|ofo|澳大利亚
邱智丽
【澳大利亚单车共享率全球最低,与其他国家每天骑行2~6次相比,悉尼用户每天平均骑行的次数仅为0.3次。】
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刚刚掀起出海竞赛的共享单车,又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地遭遇滑铁卢。
小黄车ofo近日宣布,未来60天内,将逐步关停位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和悉尼的运营业务。在此期间,ofo将开始从城市拆除自行车,并将其整合到仓库中。
9个月前,ofo宣布攻下南半球第一国澳大利亚,在阿德莱德市启动试点项目,并宣称是首家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运营许可的共享单车平台,随后又在悉尼投放了200辆共享单车。
对于撤离的原因,ofo向第一财经表示,更多是海外市场战略调整所致。“海外战略目前的重心是深耕重点市场,并探索实现商业价值,非重点海外市场,会开展调整计划,将影响降到最小。”
海外战略的调整是否与ofo资金短缺问题有关,战略调整下又将会退出哪些海外市场,对此ofo方面并未给到记者明确回复。但从此前官方消息来看,海外战略调整后,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将直接负责海外业务。新加坡、美国、法国将成为重点市场,进展并不理想的澳大利亚、印度、以色列、中东市场都面临边缘化。
共享单车折戟澳大利亚
ofo并非第一家在澳大利亚走不长久的共享单车。
在此之前,有澳大利亚“小红车”之称的ReddyGo也宣布退出澳大利亚市场,作为对会员用户的补偿,ReddyGo计划向每位会员免费赠送两辆自行车。ReddyGo的创始人Tang是澳大利亚华裔,背后的投资人也是小蓝单车的投资人,首批投放的160辆单车来自中国,此前还计划6个月内在悉尼投放6000辆单车。
澳大利亚共享单车市场的另一主要玩家新加坡oBike公司于今年6月中旬退出了墨尔本,虽然其声称仍会坚持悉尼的运营,但刚刚宣布退出新加坡市场的oBike仍深陷于拖欠用户押金和资金链断裂的风波中,前景并不明朗。
从轰轰烈烈进驻澳大利亚到接连撤退,共享单车在澳大利亚究竟遭遇了什么?
单车使用人数少、频率低是共享单车退出澳大利亚市场的重要原因。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今年5月的一项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单车共享率全球最低,与其他国家每天骑行2~6次相比,悉尼用户每天平均骑行的次数仅为0.3次。
“悉尼很多道路没有专门的骑行道路,上坡下坡很多,并不适合骑自行车。从骑行文化角度而言,澳大利亚多数人骑车是当作锻炼身体,并非短途出行工具。”长期居住于悉尼的华人王静告诉第一财经,“一般上班族居住的区域离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大多选择开车上班,身边居住离市中心比较近的同事,也都自己购买了自行车。”
用户规模和人口分布特征的确限制了澳大利亚单车的使用频次。
目前悉尼常住人口刚刚突破500万,每年旅行流动人口约700万至800万。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只有400多万人口,分散在墨尔本近1万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大多数由郊区组成。
相较于国内北上广深而言,这注定是一个“小而美”的市场。而从人口分布来看,澳大利亚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这使得单车无法像国内一样进行大规模片区投放。
乱停放招致高压政策
与国内共享单车遭遇损坏、出现乱停乱放等问题如出一辙,共享单车在澳大利亚也迎来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
投放的几个月期间,共享单车开始出现在海边、屋顶、铁轨上、河底、树杈上和公园河里,据了解,oBike在墨尔本投放了1200辆单车,损坏率达到15%~20%。
在澳大利亚骑行必须佩戴头盔,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如果被当局发现没有佩戴防护性装备,将被处以300澳元或更高的罚款。虽然各大共享单车在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时,都配备了头盔。但王静告诉记者,随着运营,不少单车的头盔已经不见踪影,甚至有的被恶意破坏,被扔在街道、河流里。[page]分页标题[/page]
为了规范无桩共享单车停放问题,澳大利亚多个城市加大了对单车运营的处罚力度,高额罚款和高压政策成为压死共享单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去年12月,悉尼六个区议会组成的联盟就出台指导原则,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必须引入“地理围栏”技术规范停车区域,类似的新规在墨尔本等城市也开始提出。
包括共享单车运营商需在三小时内移除任何摆放在危险位置的共享单车,并主动分散共享单车的摆放位置。设立电话专线处理单车维修事项,运作时间为上午六时至晚上九时。即时停止破损单车的运作,并在一星期内搬走损坏的单车。单车在11到14天内仍未被用户使用,必须将其位置转移至别处。在当局有需要时(如进行道路及交通规划)提供登记用户的数字及单车使用记录。
在人力资源极其紧缺的澳大利亚,一系列规定加剧了共享单车的人工运维成本。近日墨尔本市政府加大对单车运营的处罚力度,要求公司对每一辆阻挡市区道路的单车缴纳3000澳元的高额罚款。
“各家公司对出海越来越谨慎了,海外的运维人员也都在缩减,不少公司出海更多是从PR和融资的角度,而非真正的海外市场拓展行为。”一位共享单车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
在国内,共享单车经历洗牌已经呈现疲态,海外市场战线又扩张乏力,没有资本助力,共享单车的出海故事还能讲多久?

- 12家科技企业ESG观察,谁领先,谁落后?2023-06-20 06:22
- OpenAI再获百亿融资 估值近300亿美元2023-06-20 06:20
- 大厂战投疑遭重击,中国托拉斯时代终结 | 2022-01-21 17:35
- 仅凭两款单品年GMV达千万,新锐食品品牌怪力食厂从植物蛋白破圈 | 2022-01-21 17:35
- 扩张、亏损、关店,集合店KK的第二次救赎 | 2022-01-21 17:35
- 虚假宣传、诱导付费,陌生人社交App困于“荷尔蒙” | 2022-01-21 17:35
- 2022,AI上市“大年”? | 2022-01-21 17:35
- 小马智行瞄准车规级量产,推出第六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 | 2022-01-21 17:35
- Forrester最新报告:阿里云首次挺进全球容器领导者象限 | 2022-01-21 17:35
- 数策指今纸巾宝获A+轮融资,希投投资领投 | 2022-01-21 17:35

- 11:59南京市航空航天母基金发布子基金遴选结果公示
- 16:44新韩潮中国行启幕,天猫国际携手韩国新锐品牌共创时尚新篇章
- 17:04与爱同行,汇梦成长!WeTrade助力云南学子逐梦未来
- 21:22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子基金遴选结果公示
- 16:15《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见刊,甲地孕酮成癌因性厌食-恶病质治疗推荐
- 14:38Ontomir团队开启柬埔寨之旅,探索多元合作与公益新篇
- 13:21Shokz韶音官宣全球品牌大使田曦薇,共启开放聆听新征途!
- 09:05一起追更科学浪漫!9月我只蹲这个直播间
- 09:05一起追更科学浪漫!9月我只蹲这个直播间
- 11:17WeTrade携手巴黎圣日耳曼:从王子公园启程,开启辉煌新篇
- 11:15香港资本市场凭啥一夜翻红重夺全球募资王?第一财经揭晓答案
- 11:13"帮助他人 阳光自己" 第十一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正式启动
- 15:09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谈投资组合优化
- 19:54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沙龙(福州站)暨福建省隐形独角兽企业发展研讨会
- 16:01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vivo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以科技之力绘就共
- 17:05被师傅鸽到崩溃?十年卫浴老板血泪总结:找对帮手太重要!
- 14:43北京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的全球资产配置逻辑
- 14:26入选上海智库报告文库,第一财经研究院“小巨人”调研专著出版
- 21:03京东科技赋能中原企业,80家企业已成功入驻产业园
- 18:36首次上榜《财富》中国500强,盈峰集团的产业赋能牛在哪?
- 10:08孙宇晨的而立之年:争议未远,传奇已立
- 15:27北京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谈资产配置
- 12:17寻找自然受益型经济10万亿美元的商机 ——第一财经第十四度携手达沃斯举办
- 12:43燃情“苏超”!苏州队VS扬州队精彩上演!雪中飞助力苏州队3:0夺得首胜!
- 17:23卷不赢的618,中国商家在东南亚集体“回血”
- 13:57“基于北斗与遥感的数字应用产业互联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在京成功
- 13:39三贯穿定基调,五纵横拓图,六点连线筑生态——燕京510以全域营销战略登顶
- 10:05由新者胜 至行者达 第三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正式发布
- 09:53相关专家领导赴四川嘉好变频供水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 21:20甘露特钠胶囊多地断供?谁来续上患者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