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徐振强:平台机构应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模式的主力

时间:2018-07-19 23:27|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智慧城市是全面的综合结构设计、技术集成和立体化服务,需要城市治理、城市规划、工业信息化和建筑等领域的技术合作,才能够从智慧城市总体解决方案上实现高度的整合、资源优化、技术互联和功能的高度发达。这同时也是推进智慧城市战略,与以往信息化和数字城市核心的不同点,更加强调不同行业、行业内部和产业等要素间与城市住户的有机联通和功能实现。因此,智慧城市行业协同成为加快智慧城市产业落地的关键性路径。

1、行业协同概念
1、行业协同概念

  协同是团队合作的有机实现机制,从社会学和物质空间来看,包括人、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终端设备、应用情景、人机等方面的协同。行业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赢效果。

  2、行业协同形式

  行业协同机制首先出现在欧洲的16世纪,城镇化和工业化文明时期逐渐成熟,并在当前发展得最为完备。我国由于产业发展演进的特殊性,产业协同机制与形式的建立,基本是在改革开发之后起步,但当前发展较为稳健。世界范围内代表性行业协作形式有:企业合作网络、战略联盟、供需链管理、企业集团、业务外包、虚拟企业等,其中联盟在不同行业协作形式中最为活跃,也起到链接企业合作、合资的中介或中枢作用。业务外包和虚拟企业是行业协作的新兴形式,较为符合边际成本最低和中小微企业资源服务整合的需要。

  3、发展智慧城市行业联盟的重要性

  智慧城市最为新兴概念和产业领域,目前的产业路径尚处于创新阶段,缺乏将不同业务门类职能结合、相互有机衔接、规划设计与硬件配套等的全面综合整合,而城市的智慧服务,不论从政府职能转变、城市智慧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居智慧化等方面,都要求有系统性、交互性、可靠性、便捷性等较高的集成解决方案。针对智慧城市的巨系统,基本上很难有单一的企业能够全面满足以上智慧需求,因此,要求发展行业协同效应。从智慧企业合作,快速培育智慧城市管理和技术创新联盟,支撑智慧城市试点应用。避免流于概念创新,而缺乏有效、可落地的实施方案。

  中国需要怎样的智慧城市联盟?中外41家联盟组织大起底(新华网)

  智慧城市行业协同机制是实现信息技术、规划建设、行政管理、用户消费和融资运行等多元化集成创新的关键,促进协同经济的实现。国外智慧城市协同体系的雏形最早是1980年代在美国成立的智慧城市网络(Smart City Networks)。美国和日本于2010年前后,在政府和企业界全面掀起智慧城市联盟的布局,并带动了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建立智慧城市联盟。欧洲主要国家(德国、法国、丹麦、西班牙、英国等)也于同期(2012年起)成立智慧城市联盟(网络)。自2011年开始,我国就陆续出现于智慧城市相关的联盟,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各类联盟数量总数超过40个,以全国性和区域性(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的联盟为主,城市(区)层级的联盟有北京市海淀区、大连市、合肥市等,四川和上海有联盟直接聚焦社区层面。联盟建设模式与国外类似,有公共合营、公私合营和私营合营等,支持单位包括工信部、住建部、发改委、教育部和行业协会等,超过一半的联盟为市场自发运作,无直接的支持单位。在联盟形式方面,有城市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其中协同创新中心,具有向综合实体培育的特征。相较而言,国外联盟从合作主体、商业模式、产业化协同水平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未来,开展中外联盟机制对健全和完善我国智慧城市联盟体系,具有借鉴价值。[page]分页标题[/page]

截止2018年6月底,国内聚焦从事智慧城市的主要平台机构
观点 | 徐振强:平台机构应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模式的主力
观点 | 徐振强:平台机构应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模式的主力
观点 | 徐振强:平台机构应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模式的主力
截止2018年6月底,国内聚焦从事智慧城市的主要平台机构

  (不完全统计,按拼音排序):

  1.澳门智慧城市联盟协会

  2.保定市智慧城市建设协会

  3.北京电子学会、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北京智慧城市建设联合体)

  4.福建省新型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专业委员会

  5.福建省智慧城市协会

  6.广东省电子政务协会(广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中心)

  7.广西智慧城市研究会

  8.广州信息协会智慧城市创新委员会

  9.海南省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10.汉江湾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

  11.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联盟

  12.黑龙江智慧城市建设协会

  13.江苏省智慧城市促进联盟

  14.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智慧城市与新兴产业委员会

  15.泸州市智慧城市和信息产业众创协会

  16.青岛市智慧城市产业(技术)联盟

  17.厦门市虚拟现实产业协会(厦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协会联合体)

  18.山东省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9.深港澳智慧城市联盟

  20.深圳市龙岗区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21.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

  22.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协会

  23.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

  24.四川智慧城市发展联盟

  25.香港智慧城市联盟

  26.亚太位置服务与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

  27.云南省智慧城市集成服务商协会

  28.云南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29.浙江省智慧城市促进会

  30.智慧城市发展联盟

  31.中关村(000931,股吧)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2.中关村智慧城市信息化产业联盟

  33.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智慧城市大数据运营中心

  34.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35.中国联通(600050,股吧)新型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36.中国生产力新型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37.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智慧城市道路与桥梁专业委员会

  38.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39.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0.中国智慧城市大数据创新联盟

  41.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42.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

  43.中国智慧城市联盟

  44.中国智慧城市协会

  45.中荣国投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来源:智慧城市协同创新智库
[page]分页标题[/page]
观点 | 徐振强:平台机构应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模式的主力
观点 | 徐振强:平台机构应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模式的主力
观点 | 徐振强:平台机构应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模式的主力
观点 | 徐振强:平台机构应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模式的主力
观点 | 徐振强:平台机构应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模式的主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