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药效差距的秘密:为什么同样成分的药效果千差万别?

时间:2018-07-25 23:10|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为什同样的成分,同样的剂量,效果完全不同?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协和医院妇产科章蓉娅医生讲了一个真实故事:

章医生微博最后一句话是,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大家自己体会吧。。。
  章医生微博最后一句话是,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大家自己体会吧。。。

  下面吃瓜群众一片茫然,对于现代医学知识极端欠缺的老百姓(603883,股吧)来说,可能完全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药效差距的秘密

  为什么同样有效成分的药,不同厂家的效果差别巨大呢?

  当原研药专利保护过期后,原研药专利到期后,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剂量和理化特性都会公开。理论上仿制厂商,只要合成和原研药一模一样的化学成分,那么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效果应该是一样的。而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抄作业也很难抄好,抄对的。

随便抄,放开抄,也只有10%的人刚刚过及格线。
  随便抄,放开抄,也只有10%的人刚刚过及格线。

  这个里面原因有很多,牵涉到纯度的差别,辅料的差别,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理学上的差别。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研发基础。不是完全闭着眼睛仿制的。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对药效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当患者服下的药物后,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成功并按时在人体内释放,是药品发挥药效的关键。

  阿司匹林如果在人身体中生效的过程

  一粒药,在经过患者的消化系统时,需在适当时间崩解、溶化,释放出有效成分,被胃肠道吸收。这个过程非常有讲究:

  如果过速,可能导致有效成分吸收太快。血清浓度峰值过高,带来副作用,且药效不够持久;

  如果欠速,有效成分就可能来不及完全释放就被排出,药效则发挥不出。

  这个过程就要依靠药品使用的辅料与制作工艺,这是药企研发极为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另外,药品的辅料也扮演着非常关键性角色。

  药用辅料(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是指在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好比你做红烧鱼,添加个料酒,葱姜蒜糖盐,虽然不是主要成分,但是对口味有着极大的影响。

  国内市场上的辅料比较混乱,尽管2015年版《中国药典》药用辅料品种的收载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完善的药用辅料标准体系尚未形成。据统计,中国药品生产常用的药用辅料约543种,只有132种执行药典标准。公众对辅料问题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毒胶囊事件。

  所以,即便是仿制药与仿制药之间差别很大。

  蹒跚的制药业:大而不强

  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都依赖于中世纪以来的中药体系。而严重依赖于现代医学,精细化工,药理学,生物学的制药业,在中国起步非常晚。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挣扎着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

最基本最低成本医疗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中国人均寿命
最基本最低成本医疗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中国人均寿命

  所以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整个中国的制药水平是相当低下的,市场规模也非常小。遍地都是低质量低水平的小药厂,药品的审批都是地方标准。1978年全国医药工业销售72.8亿。[page]分页标题[/page]

  随着改革开放,各地的制药企业开始逐渐接触西方的制药标准,开始进入快车道。各个制药厂之间的水平拉开差距。

  上世纪末,中国走出了短缺经济,开始追求药的质量。有关部门开始对药品研究、生产、流通等环节实行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制度,从药品生产全过程加强药品质量安全控制。在那一轮整治中,药品审批实现地标升国标,药品生产企业实现GMP认证,药企由原来的7000多家缩减到4000多家。这些措施使仿制药的研制水平、质量和安全性手上了一个台阶。

  即便如此,这4000多家企业90%以上从事仿制药的生产。而且是那种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厂仿制,生产同一种药。由于各自水平不同,药效也千差万别。有的药几乎和安慰剂类似。

  但是那次改革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药监部门郑筱萸为首的腐败,导致整个GMP认证出现了巨大漏洞。

  2006年,钟南山院士在“两会”期间向药监部门发难,质问为何一年发上万个药号。此后,药监部门再度展开对药品行业的整顿,虽然淘汰了一些企业与药品,但整顿依然仍局限于质量控制。

自2007年以后,食药监总局收紧了仿制药的审批标准,新增仿制药的质量得以提升,但数量庞大的历史欠账,使得仿制药的整体质量依然停留在较低水平。
  自2007年以后,食药监总局收紧了仿制药的审批标准,新增仿制药的质量得以提升,但数量庞大的历史欠账,使得仿制药的整体质量依然停留在较低水平。

  迟来的一致性评价

  2012年,国务院也意识到国内仿制药质量存在隐患,发文要求2007年前批准上市的,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仿制药,原则上在2018年底药完成一致性评价。

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计划
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计划

  而直到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才下发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公告。食药监总局划定了289个仿制药品种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此外,药监总局在公告中还表示,自第一家企业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三年后不再受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相同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申请。这种比较强硬的一致性评价如果真的落实后,会使得至少50%的仿制药厂出局。

  然而截止2018年7月,只有40多个品种通过了一致性评价,2018年底289个仿制药品种过一致性评价貌似困难重重。个人意见,哪怕慢点,也要严一些。

中国对仿制药的一致性验证比较晚
中国对仿制药的一致性验证比较晚

  1970年代,美国通过生物等效性评价,淘汰了约6000种不合格药品。

  1998年,日本启动“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对于药效达不到要求的药品,管理部门给予企业一定时间,允许其二次开发,在这一时间内还无法完成的就必须撤销批号。

  虽然中国开展的仿制药一致性验证比较晚,虽然也可能存在“巴宝莉”因素,但是总比现在这种低水平混战要强得多。而且从美日的经验看,搞一致性评价工作确实能提高仿制药的质量。

  小结

  说了那么多,简单介绍了一下仿制药间药效的区别的一些原因,以及国内仿制药厂的现状。[page]分页标题[/page]

  在不考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原研药肯定是最好的,但是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因为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谁都可以长期吃的起原研药的。仿制药在欧美日本都是客观存在的。在欧美,仿制药的价格大概只有原研药的30%左右,。很多国家的医保为了使得医保能够普适,低成本,所以也大规模使用仿制药。只要技术水平到家,理论上仿制药和原研药效果差别不大。

  最后希望大家身体健康,不用吃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西雅图雷尼尔。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