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严防原料药垄断推高药价

时间:2018-08-13 20:34|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锐观察 夏金彪

  近日,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一则预警通知,涉及81种不能正常供应配送的药品。其中12种药品由于原料、企业生产线改造等原因出现产能不足;13种药品由于采购不到原料而停产;17种药品以原料药价格上涨、中标价格低为由不能正常供应。

  据报道,普普通通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又名扑尔敏),价格竟然一个月翻了58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目前,已经有广东药企因为生产成本过高及拿不到原料药,干脆停止生产含该成分的药品。

  近年来,原料药价格暴涨令人关注。2015年7月,肌苷价格从92-95元/kg一下子涨到200元/kg,今年7月又涨到600元/kg,3年涨了5倍;尿酸原料药价格几年前为30-40元/kg,近两年一度上涨到900元/kg等。目前被刷新的涨幅纪录是苯酚: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 kg,高达99倍。

  原料药是用于生产药物制剂的化学或天然原料,一般通过添加辅料、加工,将其制成成品药物供患者使用。一方面,我国对原料药生产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因素有严格要求,能够取得原料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原料药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成本,但利润回报相对微薄。因此,原料药市场壁垒相对较高,部分原料药的生产企业数量仅为个位数,能够有效生产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在原料药市场主体少、相互间竞争不够充分、下游药企对原料药依赖程度高、价格与成本不透明的情况下,原料药市场很容易成为垄断的“温床”。

  以扑尔敏为例,作为一种常见药品,国内只有6家药厂拥有该原料药的生产批文。此前,由于利润空间不大,拥有批文的厂家中只有2家在实际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一家所谓的“总经销商”看中了蕴藏在扑尔敏市场中的垄断机会,通过包销方式获取了市场上全部扑尔敏的经销权。在此之后,药价开始暴涨。

  药品是一种关乎民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而原料药品又是制作药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原料药市场的垄断行为辐射范围广、破坏力强,垄断力通常由上游市场传导至下游的成品药市场,严重损害整个医药行业,特别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原料药的垄断问题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开出了原料药垄断的首张罚单。2015年6月,我国药价放开,国家发改委加强了对原料药垄断而引起涨价行为的监管。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检查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原料药和药品品种。

  自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查处原料药领域的垄断案件高达6起。最近一起是:2017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对浙江新赛科药业有限公司、天津汉德威药业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异烟肼原料药以及无正当理由拒绝交易一案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对两家公司罚款共计44.39万元。

  从国家发改委披露的案情来看,新赛科公司和汉德威公司均委托共同的销售公司达成独家包销协议,破坏了异烟肼原料药市场的竞争秩序,致使原料药价格大幅上涨,并间接导致了异烟肼制剂价格的大幅上涨。这与扑尔敏涨价的暗中操作如出一辙。

  其实,为了防范原料药独家包销等现象再度出现,建立原料药产购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11月份就发布了《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规定相关经营者不得就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实施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反《价格法》的行为。然而,从今年年初至今,原料药垄断的消息仍不时传出。

  专家认为,原料药品行业的市场结构决定了该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更易发生垄断行为。对此,专家建议,要加大对原料药垄断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事前监管,执法机构应逐步建立原料药品价格信息采集、监测系统,密切关注原料药品的价格、产量、销量、市场结构等重要信息,及时发现药品价格的异常变动,通过约谈等方式对企业试图垄断原料药的行为进行警告,防止垄断行为的产生。[page]分页标题[/page]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