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资讯

他们不完美,但他们很可爱

时间:2018-08-27 22:24|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I Do基金会走进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

  蓝天白云,一群少年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几个小女孩手挽着手从教学楼前走过,略带羞涩地笑着;主席台上,两个调皮的男孩儿上蹿下跳追逐打闹……眼前的一切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你一定不会想到,这里是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着某种缺陷。

  站在操场上,孩子们很快聚拢过来,一个约莫十岁的小男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手机,试探性地把玩着,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不回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时指着某个画面发出呜呜的含糊不清的声音,我终于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是个聋哑人。而像他这样的聋哑人在这所学校里大概占80%。

  1999年10月,拉萨市第七中学7名年轻的教师开始筹建特殊学校,没有办学经验,没有教学地点,没有经费,学校最初的规模只是从拉萨七中借来的一间教室。当时人们对特殊教育的概念知之甚少,孩子有残疾,父母干脆就不让他们上学。为了招收学生,7位老师骑着自行车,走街窜巷做宣传,最终只说服了3个听力障碍的儿童,这是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宁晓寒就是其中之一,入学时只有8岁。2000年12月1日,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在晓寒的记忆里,最初学校只有像他一样的听障儿童,后来逐渐有了视障儿童、智障儿童。

  盲童打字课

  学校的教学分1-9年级与职教部两大块,“除了完成9年义务教育之外,更需要教孩子们学习一技之长,残而不废,帮他们找到出路,这是我们办学的重要使命。”云旦平措校长如是说。从事数学教学十余年的旦增扎巴老师也深表认同,他见证了太多孩子毕业后因缺乏一技之长只能做酒店服务员或保安等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还经常被歧视。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大的学生被社会边缘化,他觉得很心酸。9年制毕业后,通常成绩突出的学生有机会考入内地继续深造,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则会着重学习一门手艺以便不被社会淘汰,如唐卡、缝纫、软陶等,学校因此专门开设了职教部,设有缝纫、软陶、彩绘、藏毯编织、唐卡、盲人按摩等专业课程。

  作为有幸进入内地深造的少数群体之一,晓寒也曾短暂地喜悦过,但又迅速被新来的烦恼取代。在特殊学校,他接受的是空间、制度及情感上相对封闭隔离的教育,学校像个大家庭,人人平等,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护他们,为他们屏蔽掉了社会上所有残酷的一面。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心理、语言、思维、社交发展也受到限制,走出学校,晓寒才发现,社会远比他想象得更复杂,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特殊群体充满善意。他记得大学时有个人说要和他做朋友,他很开心,后来才发现那个人只是想怂恿他去偷东西,他有种被侮辱的感觉,又难过又愤怒,但没别的办法,只好憋着一股劲儿,把自己的专业学到最好,以此赢得周围人的尊重和认可。

  缺陷并不代表无能,关键是如何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和尊严。事实上,除了知识学习,特殊儿童普遍都有着很高的艺术天分。这也是2018年爱心西藏行重点帮扶的项目——持续深度关注特殊儿童的梦想与成长。

  8月20日,I Do基金会与成基金(青少年足球成长公益基金)一起走进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这里的特殊儿童捐助梦想中心,提供艺术关注计划课程,捐助足球加油包, 实施校园足球梦想计划。捐助现场,嘉宾与智力障碍儿童共同作画,一起绘出心中的色彩;与听障儿童唱歌跳舞,用心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与盲童踢足球,一起在高原上放飞梦想。[page]分页标题[/page]

  如今身为老师的晓寒说,孩子们非常欢迎爱心西藏行团队的到来,因为大家都是带着爱和帮助来看他们的。身为一名听障人士,晓寒也迫切希望为和他一样有着先天性残疾的孩子们做些什么,于是在大学毕业后很快回到母校,从事美术和体育教育。他认为特殊群体的孩子们最需要被认可被肯定,不要有歧视,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沟通不畅,仅此而已。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平时教学中,晓寒会着重培养孩子们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及安全意识,因为孩子们终究要走出这个乌托邦,他会尽量制造机会让他们外出看世界,开阔思维,好提前融入社会。

  身体、地域、宗教,任何一种偏见都可能扼杀一个孩子的梦。这个世界会好吗?

  会的!

  特殊学校校长 云旦平措

  因为有云旦平措校长这样致力于残障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他笑着回忆起孩子们摸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的情形说,我很感激能在退休之前来到这里,能遇到这样一群内心纯粹的小天使,他们教会了我很多。

  特校老师 旦增扎巴

  因为有旦增扎巴这样有着教育理想的老师在,囿于思维习惯,西藏小孩普遍数学较差,他一直希望能凭己之力改变这种现状。在特殊学校,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孩子们更有趣地学数学。不用转经,他说在这里工作本身就是在做善事。

  第一批特校学生,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 特校老师 宁晓寒

  因为有晓寒老师这样成长于斯又回馈于斯的特殊人群,他一直有个理想——办一场属于自己的画展,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更重要的是为了感染他的学生,让他们看到希望所在。

  因为有I Do基金会这样的公益组织在,十年如一日,长期、持续、全方位守护儿童梦想,从艺术、科学、文学、心理等层面,帮助孩子们心灵成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I Do基金会的身影。

  他们是上帝亲吻过的孩子,他们不比别人差,希望有一天,他们不再“特殊”,大家公平竞争,看谁胜谁负。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