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资讯

南都新经济企业声誉监测产品发布

时间:2018-10-24 18:17|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10月13日,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在北京召开“新经济企业声誉监测产品”发布会,发布多份声誉监测报告,“企业声誉数据库”同期上线,将助力企业声誉管理。蚂蚁金服、美团点评、快手等5 0余家新经济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投资界大咖等出席此次会议。

  6大主要因素影响企业声誉

  今年初,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开启“新经济企业声誉监测研究”,首期圈定了国内117家独角兽样本企业展开动态声誉监测。

  在昨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新经济企业声誉监测报告》、《新经济企业违法违规风险报告》、《新经济企业负面舆情风险报告》等报告。

  会上,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副秘书长邹莹对企业声誉监测系列产品报告进行介绍。报告显示,通过数据监测,117家样本企业声誉状况被划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声誉30强企业”、“声誉危机型企业”,以及“声誉成长型企业”和“声誉模糊型企业”。

  报告还总结了影响企业声誉的因素。其中,行政处罚较多;屡罚屡犯;合同纠纷频发;触及灰色地带;缺乏足够自律和曝光互动不足、形象识别薄弱等是最为常见的6大因素。

  基于上述因素,报告建议企业要确定核心利益相关者,明确利益相关者,且要重新认识外部环境,重新认识企业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转变发展理念,促进企业良性自律,及时疏导舆情。

  “良好的声誉在关键时刻能救企业一命”

  “良好的声誉在关键时刻能救企业一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管理世界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高敏在会上表示,新经济企业既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诸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要注重企业声誉。

  他建议,新经济企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行合一,同时要主动进行声誉的管理,注重对公众的宣传,以及和政府的沟通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也要注意和有社会责任感媒体的合作,共同担负起社会责任。

  南都负责人表示,通过数据产品,一方面监测企业践行责任、评价企业声誉,另一方面,挖掘出新经济企业声誉波动的主要因素,希望能为企业提供声誉管理办法,为企业发挥竞争优势提供驱动服务,从而作为企业的声誉提升顾问,赋能企业发展。

  不仅如此,“企业声誉监测系列产品”也是南都向中国最具影响力智库型媒体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品。

  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于今年2月份成立,南都负责人介绍,过去8个月南方都市报共研究了40多个课题,发布了60余个榜单,形成了10个垂直的数据库,录入的信息超过6亿条。“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和政府的广泛认可”。

  《新经济企业声誉监测报告》从五大维度15个指标对117家企业进行监测

  声誉30强企业揭晓 10家企业遇声誉危机

  为了监测观察企业责任履行状况、量化评价企业声誉,今年初,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开启“新经济企业声誉监测研究”,首期圈定国内与公众生活高度关联的117家独角兽样本企业展开动态声誉监测。以企业所在地来看,北京的样本量最多,超过4成;其次是上海。京沪两地的样本企业超过总量的七成。

  五大维度评价企业声誉状况

  《新经济企业声誉监测报告》从公众关注度、社会感召度、产品亲密度、舆情风险度、社会责任度五大维度15个指标对117家企业进行声誉监测,结果显示,117家样本企业声誉状况被划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声誉30强企业”、“声誉危机型企业”,以及“声誉成长型企业”和“声誉模糊型企业”。

  蚂蚁金服、京东物流、知乎、小鹏汽车、V IPK ID、神州优车等企业进入声誉30强,意味着报告期内在社会上拥有良好声誉,获得利益相关者较强的信任感———面向用户,提供有质量保证、体验舒适的产品或服务,有清晰的企业理念和使命表达;面对合作伙伴,信守合同及承诺;面向员工,积极推动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面向社会,不以牺牲环境与社会利益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等,没有出现严重负面事件。[page]分页标题[/page]

  “声誉危机型企业”有10家,包括斗鱼、小红书等企业,属于报告期内声誉值较低,需要警惕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知名度较高或用户群体庞大,但存在产品服务体验不佳、社会责任履行不足的情况,并由此引发大规模舆情,风险被发酵放大,使得企业声誉受损。同时,也存在企业相似风险事件频发,在公众心目中负面印象固化。

  另外,“声誉成长型企业”有57家,包括土巴兔、作业帮、满帮、曹操专车等企业,属于报告期内声誉值处于中游水平,具有一定公众认可度,具备声誉提升基础;同时在企业管理、产品服务、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存在瑕疵和个体性失误,存在声誉下滑的风险。而“声誉模糊型企业”有20家,包括易生金服、蓝卡健康等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体系、发展理念、企业使命、社会化道德等,未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清晰、明确的认知,声誉有待引导和加强。

  29%样本企业对负面舆情不回应

  《新经济企业负面舆情风险报告》显示,通过过去一月至八月份对622起负面舆情事件分析显示,负面舆情共涉及14个行业的100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出现了6件以上的舆情,电子商务行业是重灾区。人工智能、汽车服务等等行业则表现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负面事件。

  报告还显示,监测发现662起的负面舆情事件中,企业未回应占47%,而选择12小时内有回应的仅占8%。29%的样本企业,对发生的舆情从未做过回应,被列入“沉默榜”。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些企业的舆情负面回应均无效,在负面舆情无效回应榜单前五中,微众银行、首汽约车等被点名。

  报告指出,影响企业声誉的因素众多,如行政处罚较多、屡罚屡犯,合同纠纷频发,触及灰色地带,企业也缺乏足够自律,同时面对公众负面情绪,企业常常选择漠视,舆情回应常常是官样文章,同时部分企业也存在曝光互动不足,形象识别薄弱等问题。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