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一季度健康险公司净亏损1.48亿元 未摆脱盈利难“魔咒”

时间:2019-05-15 09:08|来源:|编辑:z0011 网友评论

  根据险企近期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共有107家保险公司在2019年一季度实现盈利。其中,一季度保费收入有较大增幅的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盈利及偿付能力情况备受关注。《金融时报》记者统计发现,除未发布偿付能力报告的和谐健康外,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为-1.48亿元,剔除2018年二季度才成立的瑞华健康,五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64%,这主要是受到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净利润增加拉动,健康险公司整体所面临的保费与盈利不成正比局面,短期内恐怕仍然难有改观。

  公司亏损多于盈利

<iframe class="lyad"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marginheight="0" src="http://same.eastmoney.com/s?z=eastmoney&c=18&op=1" ipadsrc="http://same.eastmoney.com/s?z=eastmoney&c=1409&op=1"></iframe>

  一季度,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净利润“两盈四亏”。与2018年全年情况相同,实现盈利的仍为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两家公司,但位次出现调转,两家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2.63亿元和0.38亿元,人保健康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高增3657%;另外四家公司陷入不同程度的亏损,昆仑健康亏损3.33亿元、复星联合健康亏损0.39亿元、太保安联健康亏损0.58亿元、瑞华健康亏损0.19亿元。

  2018年亏损严重的昆仑健康,2019年一季度仍被亏损“最严重”阴霾笼罩。关于去年的亏损原因,昆仑健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因为业务转型带来的短期“阵痛”,另一个原因是增资没有及时到位,导致公司业务和投资受限,制约了公司的经营发展。该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新股东引入方案实施后,随着股权问题的解决,公司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实现价值的再度跃升。以目前情况来看,昆仑健康一季度亏损额度较上一季度继续增加0.19亿元,但亏损幅度有所减小,二季度盈利表现值得期待。

  同时,记者注意到,2018年5月新开业的瑞华健康首年净亏损额为1.24亿元,营业支出项下的业务及管理费高达1.4亿元,是拖累该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不过,一季度瑞华健康成为亏损额度“最少”的公司,较上一季度0.28亿元的亏损额环比减少32%。瑞华健康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定位于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总体要求,是一家从事专业健康保险和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全国性公司。从长远来看,能契合国家重大政策发展的保险公司未来应该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六家健康险公司均远高于监管要求。人保健康为270%、平安健康264.46%、昆仑健康131.91%、复星联合健康171.09%、太保安联健康175%、瑞华健康1333.08%。

  保费与盈利难成正比

  在发达国家,商业健康险是所有保险产品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业务之一。我国商业健康险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目前已成为保险业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5448.13亿元,同比增长24.12%,远高于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增速。

  分析数据不难发现,专业健康险公司近两年的保费收入不断上涨,但净利润情况却不容乐观。比如太保安联健康2019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13.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4%,但净利润却同比收缩8%;复兴联合健康实现保费收入5.3亿元,同比激增982%,净利润同比降幅却高达290%。

  为何专业健康险公司始终摆脱不了“保费规模与盈利额度不成正比”的魔咒?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主要和寿险混合经营,除了专业健康险公司,其他寿险和财险公司也可销售健康险产品,销售渠道竞争激烈导致专业健康险占整体健康险保费收入较少,利润也受到挤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苏分析指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并不真正具有‘专业’能力,与综合性的保险公司产品未能形成差异化,导致越想走专业化的保险公司,生存的压力就越大。” 即使是已经实现盈利的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其经营结果也并没有达到公司原本的期望值。

  据记者了解,专业健康险经营的健康险产品确实趋于同质化。人保健康、和谐健康、昆仑健康三家公司此前专注发展具有储蓄性的护理险,但随着2017年后中短存续期产品业务受限,上述险企的业务重心逐渐向重疾险、医疗险等业务转型。与此同时,新进健康险公司——复星联合健康、瑞华健康的主力产品也不约而同指向了互联网重疾险。如复兴联合健康2018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高达782%,而在该公司2018年度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保险产品中,三款重疾险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均为互联网,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68亿元,占当期保费收入逾一半。在业内人士看来,医疗费用风险较难控制,赔付成本居高不下,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力重疾险的主要原因。

  利润与保费增长难成正比,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无法介入医疗诊断体系来控制医疗成本。健康险公司要想打破盈利难的局面,就必须对内尽快完成产业链建立,对外争取拥有更多医院医疗费用开支方面的话语权。只有相关产品与健康风险管理产业链充分融合,形成从治病到预防的人身健康管理闭环,才能改变目前投入高却不盈利的尴尬局面。

  此外业界认为,探索商业健康险公司与政府社保合作的盈利模式是值得推行的。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政府面临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有部分省份甚至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状况,基金“穿底”风险陡增,亟须商业健康险介入来解决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对健康险公司而言,与政府基础社保合作,也有利于资源共享,从源头上降低理赔成本,缓解盈利压力,是一种双赢。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