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车载储氢如何超车?

时间:2019-07-10 15:02|来源:|编辑:z0011 网友评论

  本文要点

  车载储氢技术是决定未来氢能交通领域大规模应用的重点。氢能的使用主要包括氢的生产、储存和运输、应用等方面,而决定氢能应用关键的是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技术。氢气储存技术滞后限制了氢能源在各类交通工具上大规模应用,车载储氢技术的改进是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发展重点突破环节。诸多技术路线中,高压气态储氢最成熟、成本最低,未来大规模推广需要储氢瓶工艺提升。

<iframe class="lyad"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marginheight="0" src="http://same.eastmoney.com/s?z=eastmoney&c=18&op=1" ipadsrc="http://same.eastmoney.com/s?z=eastmoney&c=1409&op=1"></iframe>

  国内气瓶制造工艺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向Ⅳ型、70MPa气态氢过渡:国内企业采用III型(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储氢密度为 3.9%,而IV型(非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的储氢密度可以达到 5.5%。IV型具有低成本、小重容、轻量化的优势。国内在35 MPa III型瓶有成熟产品,但是 35 MPa气瓶的续航里程上对比纯电动车没有优势,需采用 70MPa III型在燃料电池乘用车上才有续航里程的优势。

  高端碳纤维材料进口依赖,国产化率未来有望提升。氢气瓶的核心技术,除了金属阀门及各类传感器之外,主要是外层高效、低成本碳纤维及缠绕成型。氢气瓶的外层缠绕,会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生革命性影响。目前,日本、美国等国家对高端碳纤维技术形成垄断,国内储氢瓶厂商需要进口,导致储氢瓶生产成本短期难以大幅下降。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突破及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进口依赖问题有望逐步缓解。

  国内气瓶厂加快进入储氢瓶市场,碳纤维材料或是突破口。车载储氢大规模推广依赖于高压储氢瓶及碳纤维,该细分领域目前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技术、法规仍未成熟。(1)国内70MPa高压储氢瓶还未真正装车上路,领先企业正在研发或已具备量产70MPa III型瓶能力,并开始配合车企展开上车实验。这些企业拥有多年气瓶研发生产经验,同时瞄准未来氢瓶广阔市场。(2)碳纤维作为储氢瓶核心材料之一,技术被日本、美国垄断。国内大多数碳纤维企业所提供产品以中低端碳纤维为主,无法大规模提供高性能碳纤维。随着碳纤维行业集中度提升和龙头企业新生产线投放,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将逐步改善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现阶段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将更多地以主题投资的方式呈现,应关注具有气瓶研发经验、技术优势的高压容器公司,以及聚焦高端碳纤维品类、市场率领先的碳纤维龙头。投资方面建议关注:京城股份富瑞特装中材科技光威复材中简科技

  ◆风险分析:70MPa IV型瓶法规标准出台时间存在不确定性;70MPa III型瓶量产及大规模市场推广进度不及预期;高端碳纤维研发进展缓慢,短期无法彻底摆脱对进口原料依赖,导致氢瓶生产成本较高。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氢能的使用主要包括氢的生产、储存和运输、应用等方面,而决定氢能应用关键的是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技术。氢燃料电池车需要满足高效、安全、低成本等要求。氢气储存技术滞后限制了氢能源在各类交通工具上大规模应用,车载储氢技术的改进是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重点突破环节。

  本篇我们主要从车载储氢环节,通过国际比较的方式,对储氢瓶及其核心原料碳纤维进行讨论和分析。

  创新之处

  (1)详细分析了国际主流的车载储氢方式,认为高压气态储氢是未来国内主要储氢模式;

  (2)对于储氢瓶,我们认为目前III型气瓶及35MPa气态氢未来将向IV型、70MPa气态氢过渡;

  (3)对于储氢瓶原料碳纤维,我们认为当前对外依存度过高,高端碳纤维技术被日、美垄断,储氢瓶等压力容器制造成本短期难以大幅下降。

  投资观点

  车载储氢的大规模推广依赖于高压储氢瓶及碳纤维,该细分领域目前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技术、法规仍未成熟。

  (1)国内70MPa高压储氢瓶还未真正装车上路,领先企业正在研发或已具备量产70MPa III型瓶能力,并开始配合车企展开上车实验。这些企业拥有多年气瓶研发生产经验,同时瞄准未来氢瓶的广阔市场。

  (2)碳纤维作为储氢瓶核心材料之一,技术被日本、美国垄断。国内大多数碳纤维企业所提供产品以中低端碳纤维为主,无法大规模提供高性能碳纤维。随着碳纤维行业集中度提升和龙头企业新生产线投放,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将逐步改善。

  我们认为,现阶段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将更多地以主题投资的方式呈现,应关注具有气瓶研发经验、技术优势的高压容器公司,以及聚焦高端碳纤维品类、市场率领先的碳纤维龙头。

  投资方面建议关注:专业气瓶生产企业京城股份富瑞特装中材科技;高端碳纤维生产商光威复材中简科技

  1、车载储氢技术多元化,高压气态储氢是主流路径

  1.1

  车载储氢技术是燃料电池重点突破环节

  氢能的使用主要包括氢的生产、储存和运输、应用等方面,而决定氢能应用关键的是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技术。氢燃料电池车需要满足高效、安全、低成本等要求。氢气储存技术滞后限制了氢能源在各类交通工具上大规模应用,车载储氢技术的改进是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重点突破环节。

  为了达到性能要求,众多研究机构对车载储氢技术提出了新标准,其中美国能源部(DOE)公布的标准最具权威性——质量储氢密度为7.5%,体积储氢密度为 70 g/L,操作温度为 40~60 ℃。

  目前,氢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技术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高压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及有机液体储氢等。35MPa气态储氢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如城市公交车、物流车、团体班车;70MPa气态储氢应用于乘用车;液态储氢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民用推广需要技术突破。

  (1)从技术成熟方面分析,高压气态储氢最成熟、成本最低,是现阶段主要应用的储氢技术,在行驶里程、行驶速度及加注时间等方面均能与柴汽油车相媲美,但如果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更高要求时,该技术不适用;

  (2)从质量储氢密度分析,液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的质量储氢密度最高,能达到DOE 的标准,但两种技术均存在成本高等问题,且操作、安全性等较之气态储氢要差;

  (3)从成本方面分析,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及有机液体储氢成本均较高,目前不适合推广。

  1.2

  高压气态车载储氢已达可使用状态

  高压气态储氢是一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储氢方式,其利用气瓶作为储存容器,通过高压压缩方式储存气态氢。其优点是成本低、能耗相对小,可以通过减压阀调节氢气释放速度,充放气速度快,动态响应好,能在瞬间开关氢气。

  国际主流技术以铝合金/塑料作为氢瓶内胆用于保温,外层则用3公分左右厚度的碳纤维进行包覆,提升氢瓶的结构强度并尽可能减轻整体质量。氢瓶阀门处利用细长的管道将几组氢瓶进行串联,并加装温度传感器等监控设备。安全性方面,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外界温度远高于正常温度时(一般超过100℃时),会自动打开阀门快速释放瓶内所有气体。

  根据应用方式的不同,高压气态储氢分为车用高压气态储氢和固定式高压气态储氢。

  (1)车用高压气态储氢

  车用高压气态储氢主要应用于车载系统,大多使用金属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III型)和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IV型)。当前国内车载系统中主要以III型瓶为主,国内有科泰克、北京天海、沈阳斯林达、中材、富瑞特装等多家车用氢瓶生产企业。

  我国已经完成能够适用于35MPa和70MPa的高压储氢瓶的相应标准GB/T 35544-2017《车用压缩氢气铝合金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于2017年12月29日发布,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规定了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型式和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注、包装运输和存储等要求,保障了高压储氢气瓶的安全性。

  车载氢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部件,由储氢瓶及辅助系统(BOP)两部分组成。随着生产量的扩大,单位成本将在规模优势下逐步下降。从表2中可以发现:

  1)储氢瓶成本结构中,湿法缠绕(碳纤维外层覆盖)占比接近90%;

  2)辅助系统成本结构中,组装费用占比极低;

  3)如果生产规模由1万套/年提升至50万套/年,车载氢系统总成本将下降38%,其中储氢瓶与辅助系统成本下降幅度分别为20%/64%;碳纤维成本占比由45%上升至62%,成为影响最大的成本要素;

  •   金属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III型):以6061铝合金为内胆外面全缠绕碳纤维,我国已开发35MPa和70MPa。其中35MPa已被广泛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70MPa正逐步推广。沈阳斯林达“70MPa高压气态储氢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