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企业收藏如何避免“土豪风”:该收藏些什么

时间:2014-08-07 16:57|来源:Amelie艾米丽|编辑: 网友评论

  近年来,企业已成为国内艺术品收藏愈加重要的参与力量。据统计,2013年国内企业收藏资金规模继续增长,整体规模约在 6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为33%,其发展之迅猛不容小觑。然而从整体看来,国内企业目前仍缺乏建立系统收藏的意识,在藏品选择上,要么仅凭企业主的个人喜好,较为随意;要么单纯以投资增值为目的,选择过于功利和保守。针对企业收藏的种种迷惑,文化、战略层面的探讨过于宏观和形而上,不妨尝试从最基础的功能性、实用性角度分析,企业收藏的构成究竟如何?到底该收藏些什么?

  环境装饰:让空间兼具品质与内涵

  装点空间、美化环境,可谓艺术品的原初功能。房间中点缀几件艺术品,通常能够凸显主人不凡的品位与格调,国内许多企业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尝试在办公空间陈列艺术品。然而由于眼光的局限,大多企业还停留在张挂装饰字画的层面。且不论作品技法、品质的高下,陈旧俗气的题材风格便与装修现代的办公环境格格不入,更与提升环境品位的初衷适得其反。

  其实,企业收藏之于环境的作用并不仅是装饰、美化这般简单。陈列在企业办公与公共空间的艺术品,还应考虑到艺术品对企业员工及客户产生的心理效用。成功的企业收藏,不仅要注重艺术品的视觉审美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艺术品丰富的内涵,传达企业的精神、文化内核。

  在西方,部分企业的收藏方向也由企业主主导,但他们并非完全依据个人喜好,而通常会聘请专业的艺术顾问,并在业内人士的建议下建立收藏体系。这样的收藏可能会围绕某一特定审美趣味或流派,但绝非纯粹装饰性的,而是与公司希望树立的形象紧密结合。例如,汽车企业在选择艺术品时偏向于那些表现汽车的、且具有时代性的作品,IT行业则更关心所购买的艺术品是否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著名的瑞士食品公司“雀巢”,是海外企业收藏的经典案例之一。自创办以来,雀巢曾零星地赞助并购买过一些艺术品,1984年保罗·乔尔斯担任总裁后,开始大力推行艺术项目。乔尔斯在任期间,兴建了雕塑公园,并委托佩尔·柯克比、乌尔里希·拉克雷姆等瑞士本土以及在瑞士工作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创作作品。这批当代艺术收藏,在1991年举办的“雀巢艺术基金会”展览中大放异彩。乔尔斯的一系列举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公司的办公环境,还通过支持、推进瑞士的当代艺术创作,向员工和客户传达出雀巢以瑞士为基点,建立富有创造力的国际化集团的雄心。

  企业标志:提升品牌文化形象

  一个公司的身份或定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及传播,比较常规的有商标设计、品牌建设、广告投放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不满足于这些传统且过于强制的方式,而选择向艺术家定制作品或进行跨界合作,通过艺术形式传达企业文化形象,其目标与前文所述的常规方式并无本质差别,但企业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明显加强,相对于默默无闻的收藏也更具有事件性和新闻点,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宣传推广。

  较为成功的案例不得不提到汽车品牌的艺术汽车项目。上世纪70年代,身兼艺术商人和赛车手的人埃尔维·普兰希望可以将艺术和赛车这两项毕生热爱的事物结合起来,于是他向宝马公司(以下简称“宝马”)提议邀请艺术家重新塑造BMW 3.0CSL外观,宝马采纳了这个这个富有创造性的提议。于是在1976年,普兰邀请他的朋友、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设计了全新外观的BMW 3.0CSL,堪称一件可移动的艺术品。

  自此,宝马广泛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与艺术汽车项目,这些出自安迪·沃霍尔、洛伊·李奇登斯坦、弗兰克·斯泰拉、罗伯特·罗森伯格、大卫·霍尼克等艺术名家的独特作品令人过目难忘。2007年,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用造型奇特的冰结构作为BMWH2R赛车的外壳,以一种复杂而诗意的方式反映了移动性、暂时性、可再生能源和汽车生产与全球变暖的关系,也将宝马的企业形象提升到尖端科技与人文关怀兼具的新高度。在此项目之外,宝马还有许多其他的定制收藏形式,通常与新车款的发布相结合。

  文化资产:青年艺术家值得关注

  将艺术品收藏作为企业资产配置、财务安排的一种手段,已被多数企业所认可。在有潜力的作品尚处较低价位时购入,在出售时获取一定回报,本无可厚非。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艺术是一个较为陌生且存在较大风险的投资领域,若在其上寄予过多期望并大量投入,有些得不偿失。

  据中国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企业收藏以书画和瓷器杂项等传统艺术品为主,2013年,传统艺术品类在整个企业收藏中所占份额高达82%。这一数据是非常惊人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多数企业存在的不健康心态和收藏误区。收藏艺术品的品类固然是企业的偏好,并无高下优劣之分,然而,收藏品类如此集中于字画瓷杂,显然是对其保值增值功能的过分看重,由此导致收藏品类单一,难以形成体现企业文化、气质的收藏体系。更有甚者,使购买艺术品沦为纯粹的投资行为,彻底失去收藏的意义。

  无论从上述任何一个角度出发,当代艺术都是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收藏体系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中最鲜活、最具创造力的部分则来自年轻艺术家群体。正如著名策展人、美术史学者赵力所言:“我们总是激赏那些勇于创新,并将自我的气质落实为具体艺术实践的艺术家,总是期待着更为年轻的一代给予我们的视觉惊喜。”相对于创作风格已趋成熟、在艺术史地位已有定论的大牌艺术家,出生于1975年以后的年轻艺术家尚处于个人风格逐步形成的阶段,创作初具面貌却不会一成不变。对青年艺术家进行收藏、赞助的企业所看重的也正是其未来无限的潜力和可能。

  瑞银集团素有艺术收藏的传统,其收藏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藏品总数多达3.5万件,其藏品多陈列在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办公室,也会专门策划体现企业收藏理念、体系的展览进行集中呈现。自2012年起,瑞银集团开始关注中国青年艺术家史国威。生于1977年的史国威,采用复古的黑白照片手工上色技法进行创作,在数码技术大行其道的当代摄影中显得独树一帜。“史国威对艺术史有强烈的兴趣,他不仅从学术关怀的角度,他更致力于在西方大师绘画、中国传统书画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之间作出比较。”瑞银集团亚太区艺术藏品主管史蒂芬·麦卡布雷这样评价史国威的创作。自2012年起,瑞银已先后收藏了史国威的《今夕为何年》、《婚柬》、《湖水》等多件作品。

  除了对企业收藏体系学术上的贡献,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并喜欢尝试新颖的媒材,能够于公共空间中呈现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青年艺术家思路较为开放,且易于沟通,也是企业愿意与他们合作的原因。此外,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当前价位相对较低,未来升值空间较大,即便从经济角度考量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当然,青年艺术家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其构成也良莠不齐,在此提出仅是为企业收藏提供多一种可能方向,选择仍需慎重。

  企业收藏看似复杂的构成,归根到底离不开“空间装饰”“企业标志”“文化资产”3个范畴。企业在选择艺术品时,如能从这些根本、实用的原则出发,牢牢把握艺术品的文化特质,并与企业自身气质相结合,定能建构一个质量颇高且独具特色的企业收藏体系。

(责任编辑:HT002)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