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云南大山里的“国际菜港”:精耕细作 拓路海外市场

时间:2019-08-23 13:01|来源:|编辑:z0011 网友评论

  中新社昆明8月22日电 题:云南大山里的“国际菜港”:精耕细作 拓路海外市场

  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

  既不沿边也不沿海,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却能把“菜生意”做到“通江达海”,出口到泰国、越南等约20个国家和地区。

  通海县位于滇中杞麓湖畔,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县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通过发展蔬菜产业,成长为云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和中国西南地区蔬菜集散地。2018年,该县蔬菜总产量达13.42亿公斤、产值19.83亿元人民币。

  清晨,当记者抵达通海县城时,城中的金山菜市场早已车水马龙,数以万计的新鲜玉米、卷心菜、大白菜、西兰花、芹菜等,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城中遍地开花的冷库,则不停有从田间采摘的蔬菜入库,等待又一轮交易的降临。

  这些蔬菜,产自通海杞麓湖流域约35万亩的土地。与平原地区相比,这个数字并不起眼。但往菜地里走上一圈,就明白通海蔬菜的优势——这里依山傍水、日照充足,年均气温保持在16℃;现代化的基地,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但种植品种却又不尽相同,保持极高的丰富性;在一个个“单元格”内,不管是芹菜还是小白菜都按标准栽种,横平竖直,整齐划一。

  这种兼具规模与精致的种菜模式,被业界称之为“软规模化”模式——政府负责引导和支持,统建沤肥池等基础设施;龙头企业负责统一生产资料和种苗供应,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包装和销售;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民;农民则按标准自主种植。

  “我们每户约种一两亩菜地。自己负责,为了保证高产出,大家就会比着赛地精耕细作;船小好调头,也可以及时调整品种。”种菜已20余年的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村村民董从起告诉记者,外面的人都说“通海农民种地像绣花一样”,这让他们倍感自豪。

  事实上,据史料记载,通海县种植蔬菜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因人均耕地有限,当地保持精耕细作的传统。

  当然,通海“菜生意”能“通江达海”,不只是能种出好菜这么简单。据了解,在通海,活跃着约60户出口企业和2000人左右的“蔬菜经纪人”队伍,他们织就一张覆盖海内外的蔬菜销售网络,将当地蔬菜源源不断销往中国各大城市和泰国、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约20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甚至到了中东的迪拜。

  菜商张伦发,就是将通海蔬菜卖到东南亚国家的最早一批人之一。目前,其公司已在泰国、越南两地设立分公司,并在当地建设冷藏加工车间。

  “上世纪末,就有外国商人来通海进口蔬菜。我们想,既然有商机,为什么不自己干呢。”2010年,张伦发和朋友合伙成立公司,将通海的西兰花、荷兰豆等卖到越南、泰国等地。2015年的鼎盛时期,其公司实现出口创汇14600万美元。

  “云南蔬菜品质优良,且常年不断,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欢迎。”张伦发称,下一步,该公司还将以泰国、越南为立足点,辐射南亚和东南亚,建立更多直销网点和海外仓。(完)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