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炒鞋”大军蜂拥而入 “炒鞋”圈进一步“脱实向虚”

时间:2019-09-11 13:48|来源:|编辑:z0011 网友评论

  “炒鞋”大军蜂拥而入,“炒鞋”圈进一步“脱实向虚”,“炒鞋”越来越像炒股

  “炒鞋”,到底还能炒多久?

  如今,在城市中的各大运动品牌店门前,时常能看到排着长长的队伍,队伍中几乎都是年轻人,其中不少人天还没亮就赶去排队,为的是能买到一双最新发售的球鞋。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球鞋的属性正悄悄发生变化。对一些消费者来说,球鞋已不单单只是一双鞋,而是一种潮流、一种身份、一种态度。而现在,球鞋又多了一重属性,成了一种投资。

  “炒鞋”大军崛起

  今年以来,加入到“炒鞋”大军中的人越来越多,“炒鞋”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无现货的“所有权”交易平台、“K线图”以及各种“炒鞋指数”……如今,“炒鞋”早已突破了普通的转手倒卖。

  “别问,问就是热爱,热爱就是冲,冲就完了。”这句热血又冒险的话,曾是鞋圈的专业术语,“冲”已经成了“炒鞋”圈最常见的字眼,意思和股票市场满仓类似。

  2017年9月,Nike公司旗下的Air Jordan品牌和国际潮牌Off—White合作,设计了一款名为“AJ1”的球鞋。这是目前鞋圈里最受关注的炒作对象,圈内不少人认为“炒鞋”热潮正是从这双鞋的发售开始的。

  据了解,这款鞋的官方发售价为每双1499元,但发售后没过多久,价格就被炒到12000元。白黑红配色的AJ1更是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飙涨至70000元,而且还是“一鞋难求”。

  34岁的李威算是最早进入鞋圈的一批人,他最多时曾囤了400多双鞋。每当他看中一款有潜力的鞋,就会在市场上大量扫货,等到合适价位再出手。“有时一双鞋一年涨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都是有可能的。”李威说,“‘炒鞋’本质上与收藏古董字画类似,只不过是消费群体转移,收藏物也发生了变化。”

  李威认为他与后来的“炒鞋”者有所不同,他内心还怀着对球鞋文化的热爱。“现在真正买鞋自己穿的很少,很多都是冲着‘炒鞋’来的。因为球鞋是限量发售,只要买到了,出了店门就有黄牛加价收购。”

  “炒鞋”越来越像炒股

  在“炒鞋”的人群中流传着一句话:“中年人炒股,年轻人‘炒鞋’。”但现在,“炒鞋”的却越来越像在炒股。

  之前由黄牛和鞋贩子支撑起的球鞋交易中介平台,如今已发展成规模化的线上交易二级市场。

  在不少球鞋迷看来,一些球鞋交易平台就像证券交易所一样运营,新鞋发售就像新股 IPO,价格的浮动有K线图展示,各种交易指数用作参考……“曾经承载着青春、个性这些精神寄托的球鞋,如今成了生意,我们最终还是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一位球鞋迷在微博上感慨道。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炒鞋”圈正进一步“脱实向虚”。一些交易平台推出“闪购”服务,卖家将球鞋信息发到平台进行“寄存”,买家购买被寄存的“产品”同时等待下一次售卖。买卖双方只交易球鞋的所有权,却不见真正的球鞋。

  “以前做买卖,一双鞋到手后再卖出去需要15天左右,太慢了。现在‘炒鞋’一天一个价,不可能等那么久。”长期在球鞋交易平台进行买卖的张浩表示,现在“炒鞋”的人更喜欢用类似闪购的方式来交易。张浩还透露,不少球鞋交易平台都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导致身边有一些朋友已经开始借钱“炒鞋”。

  有业内人士认为,“炒鞋”几乎完全照搬了股票市场的交易模式。买卖双方自行判断球鞋的价值以及未来可能的溢价,力求在高抛低吸中寻求收益,而交易平台则从中赚取9%左右的手续费。

  鞋还能炒多久?

  “炒鞋”越来越像炒股,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风险。最近发售的一款原价为1299元的AIR JORDAN 1北卡蓝黑曜石,预售价7000元左右,发售后没多久就跌到了3000多元。

  在金融分析师赵相宾看来,“炒鞋”虽然像炒股,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鞋首先是消耗品,不同于股票、指数基金等具有保值的性质。‘炒鞋’市场依托于品牌的饥饿营销,一旦品牌增加发货量,对‘炒鞋’市场会产生致命打击。”

  除了炒股,“炒币”也常被拿来与“炒鞋”作比较。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讲师刘哲希认为,比特币先天数量是固定的,而球鞋市场肯定不是。“从宏观经济方面看,‘炒鞋’如果目的是更好地让买卖双方对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那是比较好的发展模式,但如果炒作氛围过浓,不利于市场发展。”

  “鞋是一种标准化、制造难度很低的工业品,以假乱真并非难事。大肆炒作蕴含着多少风险,大家心知肚明。”北京西单华威商场的球鞋店店主田野表示,“炒鞋”热潮已催生了假货。“以现在的仿制水平,品牌专柜也很难验出真伪。”

  李威现在已经不敢再囤那么多的球鞋了,“虽然球鞋依旧供不应求,但可能只是虚假繁荣,对于球鞋这类折旧较快的商品来说,如果被大量囤积而非真的被穿在脚上,就无法释放更大的需求。”在李威看来,“炒鞋”的最后结果就是球鞋蕴含的运动、个性等精神被阉割,变成了一种谋求暴利的道具,没有人再愿意为情怀买单。“当一双球鞋蕴含的美好在铜臭味中黯然失色,这‘炒鞋’也就炒到头了。”

  运动潮流交易服务平台毒APP也一直反对“炒鞋”和“云炒鞋”(虚拟交易),并试图通过发起“鞋穿不炒”的行业自律改变这一现象,让球鞋转售回归正常的物品交易属性,让平台价值观回归本位,实现行业持续良性发展。

  本报记者 周怿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