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甘肃平凉产业扶贫“念牛经”:百姓过上“牛日子”

时间:2019-09-16 12:43|来源:|编辑:z0011 网友评论

  中新网兰州9月12日电 (梁璐)“人均一头牛,脱贫不用愁;人均两头牛,致富有奔头;人均三头牛,小康路上走。”近年来,甘肃平凉立足历史、传统、地理、市场优势,围绕建设甘肃重要绿色畜牧基地,建基地、扩规模、提质量,帮助每一个养牛户“念好牛经,发好牛财”。如今,牛产业已成为当地民众最看好的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初秋时节,走进崆峒区麻武乡麻武村,一头头肉牛星星点点散落在山坡上,三个一群、五个为伴,或悠闲散步,或闭目养神,或哞哞低吟,或专注地咀嚼着山间的青草……

  麻武村全村辖9社273户1290人,共有耕地8600亩,属纯山地,长期以来,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都以牛、羊养殖业为主,日子过得紧巴。该村党支部书记韩爱军看着挣扎在贫困中的乡亲,决定带领村民们早日脱贫致富。

图为平凉红牛。 梁璐 摄
图为平凉红牛。 梁璐 摄

  经过考察和研究,韩爱军决定帮助村里发展规模肉牛养殖业,养起了西蒙达尔、夏洛莱、安格斯牛。他率先在村上建起了合作社,并担任崆峒区萌牛牧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看到韩爱军牛场产生效益后,村民们纷纷跟着养牛,全村牛的数量从2018年底670头发展到了2019年的720多头。

  近年来,崆峒区将牛产业确定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首位产业”,在全区范围内初步实现了“养牛能挣钱,脱贫不用愁;母牛养得好,小康路上走”的牛产业扶贫新路子。

  平凉市天源牧业公司经理郭凯说,他们的红牛养殖基地,目前吸纳了3个乡镇2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金托管入股的方式和“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发展模式,让贫困户增收,达到了长期脱贫致富的目的。

  据了解,平凉天源红牛繁育基地始建于2003年,目前,牛存栏可达到500头,年出栏量1000头,实现年收益108万元。除去辐射带动外,直接安排就业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人,年收入平均2万元,通过入股分红带动了282户村民增收,每户年增收达到了1500元。

  去年以来,天津市河西区以崆峒区牛果菜特色产业为扶持重点,实施了基础母牛保护(见犊补母)项目,为全区12个乡镇2370户贫困户,共补助补贴基础母牛3520头,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母牛养殖规模,增加了贫困户产业收入。

  据统计,从2017年至今,崆峒区养牛户增加了1500多户,基础母牛存栏增加了1.4万多头,有3124户贫困户依靠养牛实现了脱贫,占全区脱贫户总户数的28%。目前,该区共饲养肉牛18.7万头,人均养牛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上,牛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老百姓真正过上了“牛日子”。

  “扶贫要真谋实做,要扶到根上点上。脱贫不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唤起百姓的致富动力,让百姓获得发展技能。”崆峒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德祥说,肉牛养殖产业项目的实施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提供了有效路径,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改善民生。(完)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