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新闻

孰是孰非:商品与汇率的角力

时间:2018-03-16 18:27|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利率每向上走一段,就会在全球宏观的薄弱环节引发一些事件,从而让各国央行停一停看一看,伴随上述走走停停的,将是丰富的交易机会。

  全球金融市场的各个指标之间,已经呈现了一些矛盾的信号,这不得不由人们仔细思考,这些矛盾当中孰是孰非。

  首先是大宗商品当中铜价的涨势似乎受到了遏制,同时到来的还有铁矿石价格在3月份的破位下行,与之相同的还有澳元从1月高点的回落。市场的逻辑非常简单,那就是需求的下行。

  无论是中国短周期当中,房地产周期性下行导致的需求不振,还是新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稳妥目标,或者说全球贸易战下对钢材的冲击,都意味着某种对商品原料需求的冲击。

  同样看到这一点的,就是中国央行和中国债券投资者。在上一篇《获利止盈:NDIRS收取固定端平仓》当中,我们回顾了如何完美抓住这一波利率下行的过程。

  而没有看到这一点的,首先当属美国联储,其仍将目光聚焦在经济复苏甚至通胀当中。但其实很难想象,当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欧元区的情况下,一旦中国需求率先由攻转守,全球通胀将如何凌厉上行。

  同样没有看到这一点的,当属人民币汇率投资者。中国央行与美国联储在利率观点上的差异,已经反映到了中美债券利率差异大幅缩窄之上,10年中美国债利差在短短3个月内收窄了70个基点。3个月美元LIBOR与3个月人民币SHIBOR的利差,今年也缩窄了60个基点。

  而且,3个月美元LIBOR上行速度非常快,今年以来已达40个基点,而2018年1季度最多也只有25个基点的加息。这一情景,简直绝似2016年4季度人民币债市的重现。

  熟悉的场景再次回到人们眼前:当债券价格急跌之后,如果不想立刻记下损失,而是持有到期,那么就要不停地滚动融资,从而导致3个月美元LIBOR会越来越高,如同17年的同业存单一样。

  而2月初美元人民币快速走升,已经反映出市场对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一交易的看法,已经没有去年4季度那样坚定,大家纷纷开始“留一手”,表现在风险逆转组合向贬值方向急转。

  因此,市场什么时候意识到中美利差缩窄的问题,什么时候意识到中国经济的短周期开始重新下行,什么时候就会在美元人民币市场上有所作为,尽管这种作为的结果并不一定反映在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上,而可能显示在非美人民币汇率上。

  而在政策层面上,目前能够看到的情景有两个。一个是,在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之后,反方向走势更有利于实现双边波动的效果。另一个是,目前的着眼点是更高层次的双向开放,工作重点是拉平流入流出、结汇购汇的政策差异。

  可见,对于市场的可能作为,政策层面上即使不能说是鼓励的,但至少是默许的,甚至是暗中期待的。因此,能够让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升值的,就只有美元自身的疲弱了。

  未来会发生什么?一个可能的情况是,市场在良好经济数据的支持下,继续呈现一个“整体乐观+暗流涌动”的双轨局面。中国以及和中国投资相关的一系列资产,受到中国高利率紧信贷的影响有所下行,但这种下行受到欧美经济向好的支撑。

  而较少受中国影响的经济体继续形势大好,从而支持相应央行的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这将对中国自身造成影响,例如重新提升人民币利率水平,这一点对于人民币利率投资者而言,可谓不可不防。

  但是,欧美货币政策收紧,和中国自身经济周期下行,恐怕对于一些资源型新兴市场国家而言,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今年以来美元可谓相当疲弱,但仍有一些货币对美元贬值,比如菲律宾比索、印尼盾、印度卢比、阿根廷里拉等。

  如果冲击兑现,或者市场意识到中国的短周期下行,那么市场的下一步,就要看这些事件能否扭转联储的利率走势。过去几年间,这样的扭转都是中国引发的,包括“811”汇改以及两次熔断。[page]分页标题[/page]

  但这次不一样的是,中国已经提前释放了股市风险、债市风险和汇市风险,房地产市场也在冷却甚至冻结当中,更不要说日趋严格的金融监管环境。从业者都在忙于去杠杆,无力加杠杆乃至引发风险。

  因此,目前能够预见的是两个,一个是持续的良好经济数据将支持美元和人民币利率上行,二是中国特色的小周期会产生作用,三是利率每向上走一段,就会在全球宏观的薄弱环节引发一些事件,从而让各国央行停一停看一看。伴随上述走走停停的,将是丰富的交易机会。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