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有“时差”?其中暗藏猫腻
时间:2018-05-07 16:06|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你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吗?
短期 理财产品
错配风险
募集期 节假日
揽储现象
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最近不知道为什么,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越来越少了。”
“原来你有投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
“是啊!暂时不会用到的钱,我基本上都会拿来买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闲着就太可惜了嘛。那种超短期的产品,几天也可以买,方便又灵活。”
“存进货币基金也可以啊。”
“是可以,但我觉得还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安全。你不是在做理财相关的工作嘛,知道银行理财方面的消息吗?以后这种短期理财产品是不是越来越难买到啦?”
前阵子,有朋友向小巴问起了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事情。虽然小巴对朋友只相信银行理财才安全的看法不敢苟同,但还是特意去了解了有关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情况。
打开招商银行的网银理财页面,小巴发现真如朋友所说,短期的理财产品确实很少了。比如7天期,以及15天至30天的产品都只有2款。小巴再去查阅资料,发现短期理财产品的减少是有原因的。去年11月,央行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提出:
“金融机构应当合理确定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期限,加强对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
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新规的过渡期截止日为2019年6月30日。也就是说,90天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将会越来越少,到明年7月就会最终消失。这对于像小巴那个想把手里暂时闲置的资金,用来进行银行短期理财的朋友来说,似乎是个坏消息。
然而,在小巴查找资料,并向身边购买过短期理财产品的同事咨询情况之后,却发现短期的理财产品其实存在着“时差”的问题。这里的“时差”,指的是资金的实际占用时间要比名义上的期限长一些,可以说是暗藏了不少猫腻。
时差一:募集期
小巴发现,对于短期的理财产品来说,募集期的长短影响着实际收益。因为已经购买了理财产品的资金,在募集期是没有收益的,仅按照活期利率计息。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在2-7天之间。募集期的延长,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对资金的占用时间,特别是对于短期的理财产品来讲,影响更大。
举个例子,如果用20万元购买年化收益率为6%的7天期产品,活期利率为0.385%,产品募集期为4天。原本7天的收益应为200000×6%×7÷365=230.14元,日均收益约为230.14÷7=32.88元。
不过算上资金闲置4天,资金的占用期限实际上就是11天,每天收益只有(230.14+20000×0.385%×4÷365)÷11=21.69元,实际年化收益率就变成了21.69÷200000×365=3.96%,和原来的6%相比低了很多。
可能有些人会想,那我等到募集期最后一天再买不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收益较高的热门品种来说,到募集期最后一天可能会因为太抢手,额度早就被抢光了。
时差二:节假日
春节前,有个同事想买一款30天的理财产品,不过他看了下,销售截止日期上并没有说明是否年前截止。同事询问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得知该款理财产品的销售截止日期可能会延期到春节之后,于是果断决定不买了。
通常情况下,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不会在节假日之前截止销售的。如果碰到节假日,募集期一般会后延。要是真不巧撞上国庆或春节的长假,募集期会推迟7天以上,变得更长。
时差三:到期日和到账日[page]分页标题[/page]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某一款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正好遇上节假日,那么赎回的资金也要相应顺延几天才到账,而且节假日的这几天是不计算收益的。
这里要搞清楚,理财产品的到期日和到账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到期日是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的截止日;到账日则是指理财产品到期以后,本金和收益支付到投资者账户的日期,也就是资金真正回到我们自己“口袋”的日期。到期日与到账日之间是清算期,清算期长短各银行不同的理财产品都不一样,一般为1-3天。
所以,如果产品的到期日碰上长假,那么我们的资金会继续长时间闲置,预期的高收益也会大打折扣。
当然除了上面的我们所说“时差”,还有一些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托管费等等,都会使得看似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大大缩水。但是,为什么银行会那么积极地推销这些短期理财产品呢?
有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因为国家对存、贷监管非常严格,银行资金尤为紧张。由于监管层一直明令禁止银行高息揽储,所以银行只能用较高利率的理财产品来挽留储户,也就是变相揽储。于是证券公司、银行的一些大户就成为了银行揽储的对象。
甚至不少银行将“揽储”这个任务,作为员工的考核业绩,而且非常严格。一些高出市场利率的理财产品收益,很可能还是某个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任务,不惜把自己的奖金拿出来兑现的。
不过,也有人说这种“时差”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银行的理财产品,形式上是一个资金募集计划,需要资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起。如果该笔资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那么这款理财产品是会作废的。另一方面,从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开始,到理财产品扣款计息期间,账户中的那笔资金是处于银行冻结状态的,只计算活期利息。所以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说不上是暗藏猫腻。
无论如何,短期的理财产品中,资金闲置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资金短时间内需要周转可又不想闲置的情况呢?
一是可以选择其他的短期理财产品,比方说,现在不少的货币基金都能实现随存随取,风险极低,收益还不错,就是一个短期闲置资金的很好选择。其次,在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之前,多了解情况,比如说募集期多长,到期日几号,是否收手续费,收多少手续费等等。
总之,我们还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只盯着预期收益率的高低,而忽略了投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最终实际收益率的因素。
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短期 理财产品
错配风险
募集期 节假日
揽储现象
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最近不知道为什么,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越来越少了。”
“原来你有投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
“是啊!暂时不会用到的钱,我基本上都会拿来买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闲着就太可惜了嘛。那种超短期的产品,几天也可以买,方便又灵活。”
“存进货币基金也可以啊。”
“是可以,但我觉得还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安全。你不是在做理财相关的工作嘛,知道银行理财方面的消息吗?以后这种短期理财产品是不是越来越难买到啦?”
前阵子,有朋友向小巴问起了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事情。虽然小巴对朋友只相信银行理财才安全的看法不敢苟同,但还是特意去了解了有关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情况。
打开招商银行的网银理财页面,小巴发现真如朋友所说,短期的理财产品确实很少了。比如7天期,以及15天至30天的产品都只有2款。小巴再去查阅资料,发现短期理财产品的减少是有原因的。去年11月,央行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提出:
“金融机构应当合理确定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期限,加强对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
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新规的过渡期截止日为2019年6月30日。也就是说,90天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将会越来越少,到明年7月就会最终消失。这对于像小巴那个想把手里暂时闲置的资金,用来进行银行短期理财的朋友来说,似乎是个坏消息。
然而,在小巴查找资料,并向身边购买过短期理财产品的同事咨询情况之后,却发现短期的理财产品其实存在着“时差”的问题。这里的“时差”,指的是资金的实际占用时间要比名义上的期限长一些,可以说是暗藏了不少猫腻。
时差一:募集期
小巴发现,对于短期的理财产品来说,募集期的长短影响着实际收益。因为已经购买了理财产品的资金,在募集期是没有收益的,仅按照活期利率计息。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在2-7天之间。募集期的延长,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对资金的占用时间,特别是对于短期的理财产品来讲,影响更大。
举个例子,如果用20万元购买年化收益率为6%的7天期产品,活期利率为0.385%,产品募集期为4天。原本7天的收益应为200000×6%×7÷365=230.14元,日均收益约为230.14÷7=32.88元。
不过算上资金闲置4天,资金的占用期限实际上就是11天,每天收益只有(230.14+20000×0.385%×4÷365)÷11=21.69元,实际年化收益率就变成了21.69÷200000×365=3.96%,和原来的6%相比低了很多。
可能有些人会想,那我等到募集期最后一天再买不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收益较高的热门品种来说,到募集期最后一天可能会因为太抢手,额度早就被抢光了。
时差二:节假日
春节前,有个同事想买一款30天的理财产品,不过他看了下,销售截止日期上并没有说明是否年前截止。同事询问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得知该款理财产品的销售截止日期可能会延期到春节之后,于是果断决定不买了。
通常情况下,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不会在节假日之前截止销售的。如果碰到节假日,募集期一般会后延。要是真不巧撞上国庆或春节的长假,募集期会推迟7天以上,变得更长。
时差三:到期日和到账日[page]分页标题[/page]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某一款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正好遇上节假日,那么赎回的资金也要相应顺延几天才到账,而且节假日的这几天是不计算收益的。
这里要搞清楚,理财产品的到期日和到账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到期日是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的截止日;到账日则是指理财产品到期以后,本金和收益支付到投资者账户的日期,也就是资金真正回到我们自己“口袋”的日期。到期日与到账日之间是清算期,清算期长短各银行不同的理财产品都不一样,一般为1-3天。
所以,如果产品的到期日碰上长假,那么我们的资金会继续长时间闲置,预期的高收益也会大打折扣。
当然除了上面的我们所说“时差”,还有一些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托管费等等,都会使得看似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大大缩水。但是,为什么银行会那么积极地推销这些短期理财产品呢?
有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因为国家对存、贷监管非常严格,银行资金尤为紧张。由于监管层一直明令禁止银行高息揽储,所以银行只能用较高利率的理财产品来挽留储户,也就是变相揽储。于是证券公司、银行的一些大户就成为了银行揽储的对象。
甚至不少银行将“揽储”这个任务,作为员工的考核业绩,而且非常严格。一些高出市场利率的理财产品收益,很可能还是某个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任务,不惜把自己的奖金拿出来兑现的。
不过,也有人说这种“时差”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银行的理财产品,形式上是一个资金募集计划,需要资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起。如果该笔资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那么这款理财产品是会作废的。另一方面,从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开始,到理财产品扣款计息期间,账户中的那笔资金是处于银行冻结状态的,只计算活期利息。所以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说不上是暗藏猫腻。
无论如何,短期的理财产品中,资金闲置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资金短时间内需要周转可又不想闲置的情况呢?
一是可以选择其他的短期理财产品,比方说,现在不少的货币基金都能实现随存随取,风险极低,收益还不错,就是一个短期闲置资金的很好选择。其次,在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之前,多了解情况,比如说募集期多长,到期日几号,是否收手续费,收多少手续费等等。
总之,我们还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只盯着预期收益率的高低,而忽略了投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最终实际收益率的因素。
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TAG

相关阅读:
- 优力狮抽奖活动即将开始,海量奖励等你来拿2023-12-25 10:04
- 聚焦“制造业保持基本稳定:逻辑与政策”,CMF专题报告发布2023-06-20 06:07
- 618电商大促"暗含战机",消费基金迎来大转机?2023-06-20 06:08
- 金监总局「一号文件」的深意:消保是安身立命之本2023-06-20 06:07
- 风大雨大时代,中国食品饮料如何“再造奇迹”?2023-06-20 06:06
- 抖音电商、小红书、梦饷科技…… 电商新势力为何总在上海出现?2023-06-20 06:05
- 离岸服务外包是桩好生意吗?2023-06-20 06:04
- 多地密集部署稳增长 先进制造业投资迎强支撑2023-06-20 06:04
- 卖家说刘德华的脸更适合我!揭秘AI变脸生意链:1.5万元包学会2023-06-20 06:01
- 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K线图|狗狗币价格美元2023-02-27 11:52

滚动播报
- 13:17聚力数据与低空新赛道,京东赋能千行百业新未来
- 11:59南京市航空航天母基金发布子基金遴选结果公示
- 16:44新韩潮中国行启幕,天猫国际携手韩国新锐品牌共创时尚新篇章
- 17:04与爱同行,汇梦成长!WeTrade助力云南学子逐梦未来
- 21:22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子基金遴选结果公示
- 16:15《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见刊,甲地孕酮成癌因性厌食-恶病质治疗推荐
- 14:38Ontomir团队开启柬埔寨之旅,探索多元合作与公益新篇
- 13:21Shokz韶音官宣全球品牌大使田曦薇,共启开放聆听新征途!
- 09:05一起追更科学浪漫!9月我只蹲这个直播间
- 09:05一起追更科学浪漫!9月我只蹲这个直播间
- 11:17WeTrade携手巴黎圣日耳曼:从王子公园启程,开启辉煌新篇
- 11:15香港资本市场凭啥一夜翻红重夺全球募资王?第一财经揭晓答案
- 11:13"帮助他人 阳光自己" 第十一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正式启动
- 15:09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谈投资组合优化
- 19:54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沙龙(福州站)暨福建省隐形独角兽企业发展研讨会
- 16:01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vivo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以科技之力绘就共
- 17:05被师傅鸽到崩溃?十年卫浴老板血泪总结:找对帮手太重要!
- 14:43北京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的全球资产配置逻辑
- 14:26入选上海智库报告文库,第一财经研究院“小巨人”调研专著出版
- 21:03京东科技赋能中原企业,80家企业已成功入驻产业园
- 18:36首次上榜《财富》中国500强,盈峰集团的产业赋能牛在哪?
- 10:08孙宇晨的而立之年:争议未远,传奇已立
- 15:27北京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谈资产配置
- 12:17寻找自然受益型经济10万亿美元的商机 ——第一财经第十四度携手达沃斯举办
- 12:43燃情“苏超”!苏州队VS扬州队精彩上演!雪中飞助力苏州队3:0夺得首胜!
- 17:23卷不赢的618,中国商家在东南亚集体“回血”
- 13:57“基于北斗与遥感的数字应用产业互联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在京成功
- 13:39三贯穿定基调,五纵横拓图,六点连线筑生态——燕京510以全域营销战略登顶
- 10:05由新者胜 至行者达 第三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正式发布
- 09:53相关专家领导赴四川嘉好变频供水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新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