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新闻

北京银座2018春拍│夭矫万古薄苍冥:见证徐悲鸿与陈铭德的挚交

时间:2018-06-05 22:33|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徐悲鸿在艺术实践中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在选择创作题材上,他比较注重神话和历史题材,赋予其真实的生活气息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时期,经历各种政治革命和文化思潮的冲击。

  徐悲鸿所面临的艺术课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于他不仅需要探索和试验艺术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同时,还需直接表现时代风貌,而且还必须在投身于艺术变革的同时投身社会变革。这个时期他笔下的奔马、猛狮、苍松、雄鸡等等借物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腔热血。

  徐悲鸿所处的时代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深知绘画艺术早已脱离了世俗的玩赏价值,而是要具有一定教育、警醒世人的意义。对于抗战徐悲鸿一直都是倾力相助的,虽然他只是一个画家而已。当时《新民报》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抗敌御侮的言论和宣传报道,大获人心。对于《新民报》徐悲鸿也是一向爱护并与创刊人陈铭德交好。

  当时,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陈铭德夫妇都在《新民报》工作。他常到报社来鼓励他们并肩携手把《新民报》办好,此外谆嘱:“办报要找进步的人和能干的人。”“国民党得罪不得,但是不能依靠;只能依靠思想进步的人和群众团体。”等言语,他也特别把他的知己吴作人介绍给陈铭德夫妇,作为《新民报》的朋友和有力的支持者。

  《新民报》创刊于1929年,徐悲鸿和它大有缘分,不但和陈铭德夫妇为莫逆之交,而且和《新民报》编辑部的负责人友谊也很深厚。《新民报》每年9月9日的创刊纪念,他都要作画亲自送来祝贺。1932年,徐悲鸿画一幅《风雨鸡鸣图》,是《诗经》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主题,含意极深,以相黾勉。还在立轴上绘一八哥,并题句曰:“幸有立场容饶舌,如今为政在多言。”他自己说,是和别人开玩笑的,但比之新闻记者却很恰当。这是他赠予陈铭德夫妇结婚的纪念品。徐悲鸿的画在他二人手里就有七幅之多。本次银座所征集的悲鸿《万古薄苍冥》即是这一时期赠予陈铭德的砥砺力作。

  徐悲鸿(1894-1953) 万古薄苍冥 1932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110×53 cm 约 5.2 平尺

  款识: 黄帝东来封于冀,夭矫万古薄苍冥。千回霹雳不能起,悄然仍立山之阴。铭德先生方家指正,悲鸿,壬申秋尽。

  钤印: 悲鸿、庄敬日强

  展览: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说明 : 上款人陈铭德,我国知名报业发行人,四川长寿人。上海《新民晚报》的前身为《新民报》,陈铭德是其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新民晚报》顾问。

  陈铭德

  陈铭德是《新民报》创刊人。《新民报》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九一八事变”后,《新民报》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抗敌御侮的言论和宣传报道,大得人心。后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1948年年中,被迫停刊。

  高崖劲松,层岩迭嶂,扶摇直上,至绝顶二株松柏盘屈而出,势如屈铁,刚劲交错继而向上,表现了一种顽强的意志。“黄帝东来封于冀,夭矫万古薄苍冥。”这明面上是描写山崖峭壁的苍松,实际上却是对陈铭德具有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不屈不挠的品质的一种隐喻:”千回霹雳不能起,悄然仍立山之阴。”

  右下方钤印:“庄敬日强”。此方印信也饱含着徐悲鸿对陈铭德,以及对《新民报》的深切勉励及期许:庄重恭敬地待人接物就会日益强大 。

  徐悲鸿不止一次画这个题材相赠于他人,据泰国抗日爱国侨领廖公圃之子廖锡麟回忆:昔年,徐悲鸿正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卖画筹款抗日,父亲就从槟城赶去买画捐款。现如今,这幅珍贵的画作《松》依然悬挂在廖锡麟先生的家中,旁注“公圃先生教正”并题“黄帝东来封于冀,夭矫万古薄苍冥。千回霹雳不能起,悄然仍立山之阴”。 [page]分页标题[/page]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