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5020亿,究竟会流向哪里?
时间:2018-07-26 21:08|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最近发生了两件事,金融圈正在狂欢中。
第一件事:央行开展5020亿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3.30%,与上次持平。
也就是说,央妈直接送给市场5020亿元,这可是中国有纪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日操作,很多人认为央行“放水”了。
第二件事: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意味着,央行负责继续宽松,而财政继续保持稳健,之前关于两者的权责争论有了答案。
那么,市场的钱荒问题解决了,股市会大涨吗?企业真的能够松一口气吗?这么多钱,会流向房地产吗?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分析。
货币发多会导致物价上涨、资产价格虚高
尤其要警惕钱跑入房地产
在中国经济内在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前提下,不论是宽松还是紧缩的宏观政策,其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我所说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对国有企业的政策偏向。
有了信贷资源,往往是国有企业优先获得,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也是国有企业能够接着以僵尸企业的形式继续存在。
而先前的“三去”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首先应当针对的就是国有企业,因此,宏观上的放水与“三去”政策是冲突的。
货币发多了,最终会导致物价上涨,会导致资产价格虚高。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钱是否会流入房地产——如今一二线城市普遍限购,三四线城市或会成为资金的新目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按照市场规律,人口流动的方向不在小城市,这就给未来的资源误配埋下了新的祸根。
当前还谈不上“开闸放水”
而是定向的政策微调
4月初,资管新规落地之后,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急剧收缩,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同时还出现了低等级信用债违约蔓延的现象。
为了防止这些趋势进一步恶化,加上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央行下半年将大概率维持“宽货币、稳信用”的政策。
我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整还谈不上“开闸放水”,只是定向的政策微调。
无论是全面降准,还是定向降准,这些政策微调都带有特定的目的,例如置换到期MLF、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债转股、支持商业银行购买低等级信用债等。
那么,一旦“放水”,资金会流向何处:
①小微企业融资贷款;
②地方融资平台、基建投资的存量项目等;
③信用资质相对较弱的、面临信用债存续的民营企业。
在此情况下,当前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将逐渐向“稳杠杆”转向,杠杆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低。
而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企业融资、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政策还在持续,寄希望于流动性边际放松助推新一轮房价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前的中国应维持较高杠杆
老龄化更恶化前金融必须推动经济前进
央行开展5020亿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对股市肯定有影响,加上6月份的操作,已经通过MLF累计净投放了9055亿资金。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形势、社会融资增长形势,这具有相当明显的政策意义。
股市怎么走,一个看半年报,一个看流动性。从半年报看还可以,但让人觉得前途不太妙,因为贸易摩擦显然对进出口、就业会有影响,而股市看的不是既有的业绩而是看未来。所以这次的MLF操作是对股市未来不确定性的一个对冲。
从政策上看,这次MLF操作之后,我预计很大概率三季度要降一到两次的准备金。当然,降息也是一个选项,但我觉得降息动作太大了,货币政策应该不会有大变化,主要还是会在财政政策上发力。[page]分页标题[/page]
另外,最近出了一个热词“稳杠杆”,我觉得当前的中国,应该维持较高杠杆。
第一,国家体制不同。我国是集中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家向着一个核心。因此,从政府、企业到家庭、个人,当然可以接受更高(与世界平均水平比)的各种负债率,体制不会因为这个而动摇。
第二,中国,尤其是当前中国,是历史性赶超其他大国的时刻。现在上了,就是英雄,现在上不去,就特别可惜。不能等,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当前的育龄人口比例历史性锐减,中国人又喜欢精养孩子,国家老龄化速度真的很快,远远高过其他国家。这时候大家不努力一把,不杠杆一把,不充分利用负债把经济产出潜力逼到极限,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我的道理很直接:年轻人,要敢于借债买房子;国家,要敢于负债做经济。微观如此,宏观也如此。人有人运,国有国运。我看好这个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顶端的国家,竭尽经济潜力,一举成为超级大国。
金融,必须推动经济前进,赶在老龄化更加恶化之前。我们必须要在垂暮之年之前,变得富有。
第一件事:央行开展5020亿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3.30%,与上次持平。
也就是说,央妈直接送给市场5020亿元,这可是中国有纪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日操作,很多人认为央行“放水”了。
第二件事: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意味着,央行负责继续宽松,而财政继续保持稳健,之前关于两者的权责争论有了答案。
那么,市场的钱荒问题解决了,股市会大涨吗?企业真的能够松一口气吗?这么多钱,会流向房地产吗?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分析。
货币发多会导致物价上涨、资产价格虚高
尤其要警惕钱跑入房地产
在中国经济内在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前提下,不论是宽松还是紧缩的宏观政策,其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我所说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对国有企业的政策偏向。
有了信贷资源,往往是国有企业优先获得,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也是国有企业能够接着以僵尸企业的形式继续存在。
而先前的“三去”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首先应当针对的就是国有企业,因此,宏观上的放水与“三去”政策是冲突的。
货币发多了,最终会导致物价上涨,会导致资产价格虚高。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钱是否会流入房地产——如今一二线城市普遍限购,三四线城市或会成为资金的新目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按照市场规律,人口流动的方向不在小城市,这就给未来的资源误配埋下了新的祸根。
当前还谈不上“开闸放水”
而是定向的政策微调
4月初,资管新规落地之后,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急剧收缩,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同时还出现了低等级信用债违约蔓延的现象。
为了防止这些趋势进一步恶化,加上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央行下半年将大概率维持“宽货币、稳信用”的政策。
我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整还谈不上“开闸放水”,只是定向的政策微调。
无论是全面降准,还是定向降准,这些政策微调都带有特定的目的,例如置换到期MLF、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债转股、支持商业银行购买低等级信用债等。
那么,一旦“放水”,资金会流向何处:
①小微企业融资贷款;
②地方融资平台、基建投资的存量项目等;
③信用资质相对较弱的、面临信用债存续的民营企业。
在此情况下,当前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将逐渐向“稳杠杆”转向,杠杆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低。
而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企业融资、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政策还在持续,寄希望于流动性边际放松助推新一轮房价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前的中国应维持较高杠杆
老龄化更恶化前金融必须推动经济前进
央行开展5020亿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对股市肯定有影响,加上6月份的操作,已经通过MLF累计净投放了9055亿资金。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形势、社会融资增长形势,这具有相当明显的政策意义。
股市怎么走,一个看半年报,一个看流动性。从半年报看还可以,但让人觉得前途不太妙,因为贸易摩擦显然对进出口、就业会有影响,而股市看的不是既有的业绩而是看未来。所以这次的MLF操作是对股市未来不确定性的一个对冲。
从政策上看,这次MLF操作之后,我预计很大概率三季度要降一到两次的准备金。当然,降息也是一个选项,但我觉得降息动作太大了,货币政策应该不会有大变化,主要还是会在财政政策上发力。[page]分页标题[/page]
另外,最近出了一个热词“稳杠杆”,我觉得当前的中国,应该维持较高杠杆。
第一,国家体制不同。我国是集中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家向着一个核心。因此,从政府、企业到家庭、个人,当然可以接受更高(与世界平均水平比)的各种负债率,体制不会因为这个而动摇。
第二,中国,尤其是当前中国,是历史性赶超其他大国的时刻。现在上了,就是英雄,现在上不去,就特别可惜。不能等,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当前的育龄人口比例历史性锐减,中国人又喜欢精养孩子,国家老龄化速度真的很快,远远高过其他国家。这时候大家不努力一把,不杠杆一把,不充分利用负债把经济产出潜力逼到极限,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我的道理很直接:年轻人,要敢于借债买房子;国家,要敢于负债做经济。微观如此,宏观也如此。人有人运,国有国运。我看好这个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顶端的国家,竭尽经济潜力,一举成为超级大国。
金融,必须推动经济前进,赶在老龄化更加恶化之前。我们必须要在垂暮之年之前,变得富有。
TAG

相关阅读:
- 优力狮抽奖活动即将开始,海量奖励等你来拿2023-12-25 10:04
- 聚焦“制造业保持基本稳定:逻辑与政策”,CMF专题报告发布2023-06-20 06:07
- 618电商大促"暗含战机",消费基金迎来大转机?2023-06-20 06:08
- 金监总局「一号文件」的深意:消保是安身立命之本2023-06-20 06:07
- 风大雨大时代,中国食品饮料如何“再造奇迹”?2023-06-20 06:06
- 抖音电商、小红书、梦饷科技…… 电商新势力为何总在上海出现?2023-06-20 06:05
- 离岸服务外包是桩好生意吗?2023-06-20 06:04
- 多地密集部署稳增长 先进制造业投资迎强支撑2023-06-20 06:04
- 卖家说刘德华的脸更适合我!揭秘AI变脸生意链:1.5万元包学会2023-06-20 06:01
- 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K线图|狗狗币价格美元2023-02-27 11:52

滚动播报
- 16:13Shokz韶音携手UTMB:以开放之声,守护山野间的奔跑
- 13:17聚力数据与低空新赛道,京东赋能千行百业新未来
- 11:59南京市航空航天母基金发布子基金遴选结果公示
- 16:44新韩潮中国行启幕,天猫国际携手韩国新锐品牌共创时尚新篇章
- 17:04与爱同行,汇梦成长!WeTrade助力云南学子逐梦未来
- 21:22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子基金遴选结果公示
- 16:15《癌因性厌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见刊,甲地孕酮成癌因性厌食-恶病质治疗推荐
- 14:38Ontomir团队开启柬埔寨之旅,探索多元合作与公益新篇
- 13:21Shokz韶音官宣全球品牌大使田曦薇,共启开放聆听新征途!
- 09:05一起追更科学浪漫!9月我只蹲这个直播间
- 09:05一起追更科学浪漫!9月我只蹲这个直播间
- 11:17WeTrade携手巴黎圣日耳曼:从王子公园启程,开启辉煌新篇
- 11:15香港资本市场凭啥一夜翻红重夺全球募资王?第一财经揭晓答案
- 11:13"帮助他人 阳光自己" 第十一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正式启动
- 15:09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谈投资组合优化
- 19:54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沙龙(福州站)暨福建省隐形独角兽企业发展研讨会
- 16:01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vivo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以科技之力绘就共
- 17:05被师傅鸽到崩溃?十年卫浴老板血泪总结:找对帮手太重要!
- 14:43北京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的全球资产配置逻辑
- 14:26入选上海智库报告文库,第一财经研究院“小巨人”调研专著出版
- 21:03京东科技赋能中原企业,80家企业已成功入驻产业园
- 18:36首次上榜《财富》中国500强,盈峰集团的产业赋能牛在哪?
- 10:08孙宇晨的而立之年:争议未远,传奇已立
- 15:27北京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谈资产配置
- 12:17寻找自然受益型经济10万亿美元的商机 ——第一财经第十四度携手达沃斯举办
- 12:43燃情“苏超”!苏州队VS扬州队精彩上演!雪中飞助力苏州队3:0夺得首胜!
- 17:23卷不赢的618,中国商家在东南亚集体“回血”
- 13:57“基于北斗与遥感的数字应用产业互联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在京成功
- 13:39三贯穿定基调,五纵横拓图,六点连线筑生态——燕京510以全域营销战略登顶
- 10:05由新者胜 至行者达 第三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正式发布

新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