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恋爱险”有人买吗?扒一扒保险销售那些坑
时间:2018-08-02 23:11|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销售误导,一直是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业最主要的“吐槽点”之一。“炒停”营销、夸大宣传、混淆产品类型……作为保险行业的一个顽疾,销售误导可谓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近日,朋友圈传播的一条信息牵动着很多学子和家长们的心。
“你知道吗?今年好多大学录取通知还有一条特殊的要求,就是孩子要有保障型保险交费三年以上的记录。保险正慢慢走向强制型!”不少人不禁质疑:难道还要带着保单上大学?
对此,7月30日,银保监会下发风险提示函提醒:在我国,学生购买商业保险没有此类强制性要求,大学生录取与保险交费记录挂钩是误导宣传。对于部分保险营销员所发布的上述不实信息,请广大考生和家长保持警觉,切勿轻信。
事实上,除了借道“高考”进行销售误导外,销售误导行为可谓是形式多样。今年以来的风险提示函涵盖的销售误导行为分别涉及“开门红”保险产品、互联网伪保险产品、在线平台“搭售”保险等。如何甄别销售误导,避免上当受骗?小编根据监管警示函梳理了近期的保险销售误导的那些坑,帮大家擦亮眼睛。
一、混淆产品类型
以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或将保险产品宣传为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机构共同开发的产品等,没有如实向消费者说明所推荐产品是保险产品。
案例:一对夫妇去银行办理业务,一名身着银行制服并佩戴“大堂经理”工牌的人员,向他们推荐一款“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介绍该产品收益比定期储蓄更高,并在柜台上拿纸笔演算给夫妇俩人看,宣称年存1万,连存5年,每年分红可达到1千元,急需用钱时可以随时取出,此外赠送一份附加保险。
这个场景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穿制服的不一定是银行的人、说理财产品其实却是保险、收益演示肯定只说最高档预期收益率、赠送一份附加险才是合同原本,这些才是真相。
二、夸大产品收益
对保险公司的股东情况、经营状况以及过往经营成果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或对保险产品的不确定利益承诺保证收益等,没有如实向保险消费者说明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等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
案例:2013年7月,某人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廖某,在向投保人李某介绍公司旗下的一个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时,将不确定的利益宣传为承诺约定利益。事后承诺的收益无法兑现,被消费者投诉。
三、隐瞒产品情况
没有如实向保险消费者说明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信息,比如隐瞒保险产品的除外责任,提前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费用扣除情况,犹豫期的起算时间、期间以及享有的权利等。
案例:2012年10月,广东保监局对太平洋寿险广东中山支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太保寿险在个险和银保产品说明会上使用带有误导性内容的课件,并代替投保人抄写风险提示语。
四、“炒停”营销
每逢岁末年初,保险公司都会开展“开门红”活动,“开门红”是现有销售行业中特有的一个销售节点。为冲业绩,有的保险销售人员利用活动炒作概念,以“即将停售”、“限时限量”、“产品打折”等概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利用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情况下的盲从心理,诱导其冲动购买“开门红”产品。
案例:岁末年初,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谣言:保监会红头文件已经下发,保费上调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2018年9月1日起,重大疾病保险费率上调48%。
五、强制搭售
通过某些在线旅游平台(OTA)或网上APP订购机票、火车票时,很多人被默认勾选“搭售”保险。
案例:2017年春节期间,王小姐在一家火车票代售点买票,售票员“一声不吭”地直接出保单,即向乘客搭售了几块钱的保险费,出单不退,甚至说不买保险不卖火车票。[page]分页标题[/page]
六、互联网伪保险
媒体报道有互联网平台销售公众人物“恋爱险”(如“鹿晗恋爱险”),以在一定期限内公众人物是否保持恋爱关系为赔付条件。监管部门提示,公众人物“恋爱险”并非保险产品,不符合《保险法》规定,也不是由保险机构开发和销售。消费者购买公众人物“恋爱险”,会面临缺乏法律保障的风险。
案例:2017年10月,人气明星鹿晗的恋情曝光,朋友圈“炸翻”了。精明的商家随即推出了一款“博眼球”产品——“鹿晗恋爱险”,每单保费11.11元,承诺两人一年内若未分手,商家将赔付双倍金额给予投保人。
七、退保理财
骗子自称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拨打保险消费者电话等方式,非法获取消费者姓名、电话、通信地址、身份证号和保险产品种类等信息,然后以“客户售后服务”、“保单收益升级补偿”、“赠送礼品”等名义推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诱导保险消费者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贷款后,购买“理财产品”。
案例:上海捷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不法手段获得上海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公司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客服,随机拨打电话、发短信联系保险公司投保客户,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转而购买该公司非法理财产品,并承诺年化8%至10%不等、保本保息的固定收益。
如何防范保险销售误导?
见招拆招,如何防范保险销售误导,监管部门提示保险消费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认销售资质。根据公示信息,判断销售人员是否为银行工作人员及其是否具备代销保险业务相应资格。
二、了解产品信息。在抄写风险提示及签字确认前仔细阅读产品销售文件,充分了解产品类型及期限、所属机构、保障责任、风险情况、缴费情况等关键信息,认真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切勿盲目签字确认。
三、积极配合“双录”。“双录”即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予以记录。“双录”不仅是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监督,督促其依法依规履行销售过程中的合同内容说明、免责条款提示等义务,也有助于固化销售过程关键环节,以便产生纠纷后查明事实。建议保险消费者积极配合“双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认真对待回访。回访内容一般包括是否在投保单上亲笔签名,是否知悉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保险期间,是否知悉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是否知悉犹豫期的起算时间、期间以及享有的权利等。如不了解保险条款相关内容等,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切勿盲目回答“清楚”、“知道”等。
五、重视犹豫期权益。投保人在犹豫期内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扣除不超过10元的成本费以外,退还全部保费。
近日,朋友圈传播的一条信息牵动着很多学子和家长们的心。
“你知道吗?今年好多大学录取通知还有一条特殊的要求,就是孩子要有保障型保险交费三年以上的记录。保险正慢慢走向强制型!”不少人不禁质疑:难道还要带着保单上大学?
对此,7月30日,银保监会下发风险提示函提醒:在我国,学生购买商业保险没有此类强制性要求,大学生录取与保险交费记录挂钩是误导宣传。对于部分保险营销员所发布的上述不实信息,请广大考生和家长保持警觉,切勿轻信。
事实上,除了借道“高考”进行销售误导外,销售误导行为可谓是形式多样。今年以来的风险提示函涵盖的销售误导行为分别涉及“开门红”保险产品、互联网伪保险产品、在线平台“搭售”保险等。如何甄别销售误导,避免上当受骗?小编根据监管警示函梳理了近期的保险销售误导的那些坑,帮大家擦亮眼睛。
一、混淆产品类型
以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或将保险产品宣传为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机构共同开发的产品等,没有如实向消费者说明所推荐产品是保险产品。
案例:一对夫妇去银行办理业务,一名身着银行制服并佩戴“大堂经理”工牌的人员,向他们推荐一款“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介绍该产品收益比定期储蓄更高,并在柜台上拿纸笔演算给夫妇俩人看,宣称年存1万,连存5年,每年分红可达到1千元,急需用钱时可以随时取出,此外赠送一份附加保险。
这个场景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穿制服的不一定是银行的人、说理财产品其实却是保险、收益演示肯定只说最高档预期收益率、赠送一份附加险才是合同原本,这些才是真相。
二、夸大产品收益
对保险公司的股东情况、经营状况以及过往经营成果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或对保险产品的不确定利益承诺保证收益等,没有如实向保险消费者说明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等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
案例:2013年7月,某人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廖某,在向投保人李某介绍公司旗下的一个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时,将不确定的利益宣传为承诺约定利益。事后承诺的收益无法兑现,被消费者投诉。
三、隐瞒产品情况
没有如实向保险消费者说明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信息,比如隐瞒保险产品的除外责任,提前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费用扣除情况,犹豫期的起算时间、期间以及享有的权利等。
案例:2012年10月,广东保监局对太平洋寿险广东中山支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太保寿险在个险和银保产品说明会上使用带有误导性内容的课件,并代替投保人抄写风险提示语。
四、“炒停”营销
每逢岁末年初,保险公司都会开展“开门红”活动,“开门红”是现有销售行业中特有的一个销售节点。为冲业绩,有的保险销售人员利用活动炒作概念,以“即将停售”、“限时限量”、“产品打折”等概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利用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情况下的盲从心理,诱导其冲动购买“开门红”产品。
案例:岁末年初,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谣言:保监会红头文件已经下发,保费上调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2018年9月1日起,重大疾病保险费率上调48%。
五、强制搭售
通过某些在线旅游平台(OTA)或网上APP订购机票、火车票时,很多人被默认勾选“搭售”保险。
案例:2017年春节期间,王小姐在一家火车票代售点买票,售票员“一声不吭”地直接出保单,即向乘客搭售了几块钱的保险费,出单不退,甚至说不买保险不卖火车票。[page]分页标题[/page]
六、互联网伪保险
媒体报道有互联网平台销售公众人物“恋爱险”(如“鹿晗恋爱险”),以在一定期限内公众人物是否保持恋爱关系为赔付条件。监管部门提示,公众人物“恋爱险”并非保险产品,不符合《保险法》规定,也不是由保险机构开发和销售。消费者购买公众人物“恋爱险”,会面临缺乏法律保障的风险。
案例:2017年10月,人气明星鹿晗的恋情曝光,朋友圈“炸翻”了。精明的商家随即推出了一款“博眼球”产品——“鹿晗恋爱险”,每单保费11.11元,承诺两人一年内若未分手,商家将赔付双倍金额给予投保人。
七、退保理财
骗子自称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拨打保险消费者电话等方式,非法获取消费者姓名、电话、通信地址、身份证号和保险产品种类等信息,然后以“客户售后服务”、“保单收益升级补偿”、“赠送礼品”等名义推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诱导保险消费者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贷款后,购买“理财产品”。
案例:上海捷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不法手段获得上海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公司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客服,随机拨打电话、发短信联系保险公司投保客户,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转而购买该公司非法理财产品,并承诺年化8%至10%不等、保本保息的固定收益。
如何防范保险销售误导?
见招拆招,如何防范保险销售误导,监管部门提示保险消费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认销售资质。根据公示信息,判断销售人员是否为银行工作人员及其是否具备代销保险业务相应资格。
二、了解产品信息。在抄写风险提示及签字确认前仔细阅读产品销售文件,充分了解产品类型及期限、所属机构、保障责任、风险情况、缴费情况等关键信息,认真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切勿盲目签字确认。
三、积极配合“双录”。“双录”即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予以记录。“双录”不仅是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监督,督促其依法依规履行销售过程中的合同内容说明、免责条款提示等义务,也有助于固化销售过程关键环节,以便产生纠纷后查明事实。建议保险消费者积极配合“双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认真对待回访。回访内容一般包括是否在投保单上亲笔签名,是否知悉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保险期间,是否知悉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是否知悉犹豫期的起算时间、期间以及享有的权利等。如不了解保险条款相关内容等,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切勿盲目回答“清楚”、“知道”等。
五、重视犹豫期权益。投保人在犹豫期内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扣除不超过10元的成本费以外,退还全部保费。
TAG
相关阅读:
- 优力狮抽奖活动即将开始,海量奖励等你来拿2023-12-25 10:04
- 聚焦“制造业保持基本稳定:逻辑与政策”,CMF专题报告发布2023-06-20 06:07
- 618电商大促"暗含战机",消费基金迎来大转机?2023-06-20 06:08
- 金监总局「一号文件」的深意:消保是安身立命之本2023-06-20 06:07
- 风大雨大时代,中国食品饮料如何“再造奇迹”?2023-06-20 06:06
- 抖音电商、小红书、梦饷科技…… 电商新势力为何总在上海出现?2023-06-20 06:05
- 离岸服务外包是桩好生意吗?2023-06-20 06:04
- 多地密集部署稳增长 先进制造业投资迎强支撑2023-06-20 06:04
- 卖家说刘德华的脸更适合我!揭秘AI变脸生意链:1.5万元包学会2023-06-20 06:01
- 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K线图|狗狗币价格美元2023-02-27 11:52
滚动播报
- 13:29周大生荣获“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500强”荣誉
- 21:24“利伯兰杯”国家辩论赛圆满落幕:孙宇晨与特朗普引领加密行业新格局
- 20:21控量挺价稳根基,长远发展可期,舍得酒业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
- 14:34从加密OG到特朗普家族加密顾问,孙宇晨要做加密天命人?
- 21:43皙之密:助力肌肤焕变,闪耀自然美之光
- 21:15全美世界:以爱为笔,绘就辉煌征程
- 16:31JJ斗地主抵制赌博,开创棋牌游戏辉煌新纪元
- 17:55周大生黄金珠宝嘉年华喜迎新春,精选主推产品送上蛇年祝福
- 12:53“蓄势待发”的熊猫湾区首秀,海珠广场迎新春艺术盛宴
- 15:51小年贺岁,周大生经典成长礼记系列十二生肖串珠祈福新年
- 15:00从蓝色海洋畅想绿色未来,亚洲金融论坛第一财经工作坊成功举办
- 14:57天津新春发放消费券,汇正财经关注消费结构升级领域
- 13:49温致科技发布数字健康行业新物种
- 18:23周大生经典十万份黄金好礼大放送,点燃蛇年春节喜气氛围
- 11:13JJ斗地主拒绝赌博,引领棋牌游戏新风尚
- 10:37行业唯一!海尔智家获最具投资价值奖
- 10:24周大生黄金珠宝嘉年华即将盛大开启,十万份黄金好礼贺蛇年春节
- 09:28惠达卫浴与京东深化合作,开启2025健康卫浴新生活
- 19:08预见2025:HTX的全球化蓝图与战略突破
- 18:22惠达卫浴与京东深化合作,开启2025健康卫浴新生活
- 18:08“陆地航母”上线,人类距离打飞的上班还有多久?
- 17:54亚马逊最大规模电动卡车订单落地:豪购超200辆奔驰eActros
- 15:36百利好推出全新交易产品,开拓财富新篇章
- 21:10七座商务车都有哪些?上汽大通 MAXUS G90亮点解析
- 21:05云米电器质量怎么样,云米燃气热水器AI Super2:智享未来,温暖每一
- 20:51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新突破
- 20:03IP+文旅还能怎么玩?酷乐潮玩全国文旅首店给出了答案
- 18:09周大生大师艺术珠宝以璀璨黄金诠释印象派艺术
- 15:58CES新物种(下):中国原创,世界领先——通用软体机器人技术赋能全球生产
- 10:38CES 2025观察:海信空调的新风,继续吹向AI风口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