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新闻

美国国债海外购买疲软!这正成为金融市场一大动荡源头?

时间:2018-10-24 18:16|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作为全球金融和经济的中心,规模15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正面临一个潜在转折点:海外投资者、交易员和央行正在减少购买美国国债。

  2018年前八个月,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持有规模增加了780亿美元。这一数字仅略高于去年同期购买规模的一半,在美国国债发行规模中的占比也要小得多。目前美国政府正扩大例行债券拍卖规模,以填补不断扩大的预算缺口。

  汇信援引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海外买家目前持有41%的未偿美国国债,为15年来最低比例,而2013年时这一比例为50%。

  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债收益率仍处在历史低点,债务融资渠道依然十分畅通,许多海外买家保有量很大。据美国的数据,中国和日本依然各自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而且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国债正失去作为全球交易最广泛、持有最普遍的避险证券的地位。美国国债收益率是抵押贷款、商业贷款和其他借贷的参考利率。

  不过,很明显,外国投资者撤出对今年秋季的债市抛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最近涨至3.15%,动摇了美国股市持续九年的牛市行情;此外,外国投资者的兴趣持续降温,可能进一步搅动金融市场。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往往会抬高企业和投资者的借贷成本,削弱派息股的吸引力,令股市受到打击。

  汇信援引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北美外汇策略主管Mark McCormick表示,目前收益率上升反映的是风险溢价,而不是健康的增长。他还表示,人们担心美元目前作为价值储存工具的可靠程度。

  投资者担心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美国的预算赤字。2017年白宫实施了减税和其他财政刺激措施后,目前美国的预算赤字处于六年来最高水平。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预计2028年前美国的预算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将从目前的不到4%升至8%,进一步削弱美国的财政状况。

  美国国债面临的不利因素还包括:一些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全球投资者可能正通过抛售美元来实现资产多元化,而其他一些投资者则可能认为手头的美元储备足以抵御经济动荡的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降至62.5%,为五年来最低水平。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估计,仅俄罗斯央行就可能出售了多达850亿美元的美元计价资产,此举或是出于对美国制裁的担忧。

  外国买家避开美国国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降低持有美国资产的汇率风险、即对冲操作的成本很高。

  10年期美国国债和同期限德国国债收益率之差罕见扩大至约2.7个百分点。但外汇市场投资者预计欧元兑美元汇率将上涨,因为受欧洲央行明年开始加息影响,欧元在寻求收益率的投资者眼中将更具吸引力。相比之下,不少人认为,当前美元币值已基本反映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预期。美联储自2015年以来八次加息,决策者已表示2019年底前还有四次加息。

  这种情况导致对冲美元的成本上升。外国投资者现在必须为对冲美元汇率波动支付年化3%的成本,因此对许多投资者来说,买入美国国债无利可图。Eaton Vance债券经理Kathleen Gaffney称,通常来说,美联储加息将提高美元资产收益率,吸引资金流向美元,但是在目前对冲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投资者难以按照常规策略操作。

  如果投资者预计美联储收紧政策的幅度超出预期,或者欧洲央行下调预期,对冲成本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

  分析师称,美国国债需求下降还限制了美元涨势,这让那些预计收益率上升将增加美元资产吸引力的投资者困惑不已。分析师表示,美元上涨提升了美元购买力,因而是美国消费者乐于见到的,但也增加了投资者对土耳其等大量借入美元债务的新兴市场国家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page]分页标题[/page]

  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 Research Institute负责人Jeremy Lawson表示,其固定收益团队正在押注美国国债价格将会下跌,原因是美国政府在美联储放缓购债步伐之际发行了更多债券。Aberdeen Standard管理7300亿美元资产。

  Lawson说,尽管收益率上升,但美国国债的回报还不足以让大多数投资者长期持有。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