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新闻

中国资管新规“落地”:资管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

时间:2018-04-28 10:44|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5个多月后,中国终于迎来了资产管理市场的新规。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末,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人民币。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资管业务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管套利活动频繁,一些产品多层嵌套,风险底数不清,资金池模式蕴含流动性风险,刚性兑付普遍,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形成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加剧了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传递。

  因此,对资管产品类型设定统一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是此次新规的总体思路,意味着中国资管市场统一监管的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高翀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一些机构会从不同的监管规则和体系中进行套利,有了统一的监管规则就不再有监管套利的存在,有利于市场参与者真正专注于提升投资研究的核心竞争能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向记者表示,前几年,中国金融体系出现一些风险较高、效率低下的乱象,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等资管产品导致国内整个债务水平高速增长,资产价格攀升,从而出现了一些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新规将所有资产管理产品纳入到统一监管框架下,杜绝了监管套利,有利于信息披露和监管有效性,整顿了金融市场秩序,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意见》重点针对资管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监管标准。

  在此次新规中,最受社会关注的即是打破刚性兑付,《意见》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这意味着人们常见的“保本”理财产品将一去不复返。

  “以前投资理财中有很多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产品,让普通投资者感觉到:只要闭着眼选择购买收益高的产品就行了。”朱宁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很多风险转嫁给了金融机构和政府。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监魏星表示,刚性兑付实际上是用金融机构的信用来为资管产品做担保,而这样做会使资管产品的定价机制失灵,只有打破刚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成熟市场的表外理财业务没有‘保本’的概念,‘在管理人勤勉尽责前提下,投资风险由买者承担’已是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今后中国的资管行业也不会再出现‘保本’的表外理财产品。”

  朱宁表示,今后中国的投资者在投资时要真正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有所识别和管理,负起风险和损失的责任,同时投资机构也有更强的责任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揭示。

  魏星表示,随着新规的落地,目前资管行业里一些商业模式将面临调整,比如类似资金池业务、通道业务等将逐渐弱化,同时,短期的金融产品会减少,长期净值型产品会增加,会对居民的投资习惯产生引导作用,使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理性的投资,而非一味追求短期投机和高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过渡期设置为自《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相比征求意见稿延长了一年半的时间,给予金融机构更为充足的整改和转型时间。过渡期的延长远超市场预期,市场普遍表示欢迎。

  “这一调整(过渡期延长)十分‘接地气’,体现了高层对市场稳定的高度关注。”魏星表示,这给了市场消化、适应的过程,有助于防范新规出台后市场过度波动。(完)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