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新闻

个人投资者正在远离公募基金?

时间:2018-05-18 19:16|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今年是公募基金发展20周年,公开数据显示,公募基金20年利润合计2.23万亿元,赚了很多钱。但《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几个怪现象,一是个人投资者,也就是俗称的“基民”在减少;二是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的市值在减少;三是虽然基金赚了很多钱,但个人投资者普遍感觉自己没赚到钱。

  公募基金应当主要是个人投资者持有,这也符合公募基金发展的社会定位。但当前,机构投资者是公募基金主要持有人。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老百姓目前仅持有1.86万亿的非货币公募基金,这个数字和其持有的股票市值、储蓄存款、银行理财相比太低,更是没法和房地产市值比较。”

  记者注意到,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部公募基金口径看,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114351.17亿元,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市值57677.09亿元,占比50.44%,机构投资者持有56674.08亿元,占比49.56%,个人与机构各占一半。但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口径看,机构占比61.04%,个人占比38.96%,机构远远超过个人。分基金类型看,债券基金上机构持有比例91.33%,几乎持有全部的债券基金。记者注意到,机构持有公募市值和个人持有公募市值的比例,在2015年之后显著拉开并有逐年扩大趋势。

  不仅如此,按持有的基金市值计算,从2007年12月31日到2017年12月31日的过去10年,剔除货币基金后,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市值从27725.62亿减少到18583.32亿元,减少9142亿元。

  为什么老百姓远离公募基金,机构却加码买入?胡立峰分析,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机构大量持有公募基金,其中企业购买基金分红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是机构占比上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不少接受采访的普通基民则对《金证券》记者表示,“赚不到钱”是减持公募基金最主要的原因,“市场上当然有可以长期持有的好基金,但就像买股票一样,遇到的概率不高,要是遇上踩雷的基金,容易损失惨重。”此外,一些业绩相当不错的基金,除去申购费用、赎回费用这些由持有人支付的费用,剩下的利润也没多少了,因此,零申购费用、零赎回费用的货币基金成为基民首选。

  对此,胡立峰建议,公募基金有必要来一场彻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个人商业养老的递延税收政策,按照公募基金与第三支柱融合发展思路,落实账户制,递延个人所得税,吸引老百姓资金流入并长期持有。“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持有基金的基础上,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长期资金并优化老百姓的财富管理构成。”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