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新闻

信用风险的锅不能都由信用研究员来背

时间:2018-05-29 20:49|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信用风险反思之公司管理

  ——信用风险的锅不能都由信用研究员来背

  2018年以来,在去杠杆的宏观环境下,企业股债融资面临双收紧,且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当高杠杆遇到了政策收紧,债券市场信用事件频出,导致众多机构谈雷色变,甚至出现5,000万就打倒一个板块,情绪紧张可见一般。信用研究员背锅的压力越来越大,各家机构开始纷纷洗牌。作为资深背锅侠,rating狗不希望去刺激市场紧绷的神经,而是希望从多角度去反思信用风险的管控及成因,我们相信冷静专业的反思而不是甩锅更有利于自身投研能力的提高,经历过周期和风险洗礼的债券市场一定能走向成熟!

  曾经的刚兑年代,某些机构的管理主要靠屁(zhi)股(wei),投资靠收益率排序,买卖看关系,研究靠打听消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信用风险是必然的,公司管理是首先需要反思的。

  公司管理的反思

  1 不是有了叫信评的研究员,就拥有了信用研究能力

  债券的投资属性决定了风险(信用研究)是第一位的,进攻(择时与杠杆)是第二位的。随着违约的常态化,优秀信用研究员的价值创造并不低于普通的基金经理,不要以为招几个人并命名为信用研究员就完成了信用研究团队的组建。领导要懂得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更要懂得优秀的研究员值得公司付出与之匹配的市场身价,让工资一万的信用研究员去控制工资五万元的基金经理投资风险简直是个黑色幽默!

  当然,公司愿意付出代价,也得招到合适的人,不是因为工资高人就很优秀,而是人很优秀所以工资高。信用研究是主观成分比较大的工作,如果你无法识别优秀的信用研究员,那首先得找到合适的信用主管,并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赋予其招聘、组建信用团队的权力,至少要相信信用主管的识人能力,不能老往团队配置VIP人员,特别是在非市场化的“专业投资机构”。

  2 不是有了好的信评团队,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有些机构即使招聘到了优秀的信用研究员,最后仍是伤痕累累;因为没有健全的制度配合,再好的信用研究团队也是白搭,钢铁侠往往难逃背锅侠的宿命。信用研究是“错多对少”的工作,毕竟最终违约的很少,但曾经需要拒绝的很多,公司对投研团队的管理需要一整套制度来对投资、信评和交易授权以及透明化决策、操作流程,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以制度保障信用研究员团队在职责范围内充分且专业的发表意见,并能够切实影响投资决策。

  在牛市期间,不少机构只顾发展,众多事业部一哄而上,往往只有叫信用研究员的人,但没有信用研究行为,且在投资面前缺乏话语权;加上利益的不一致,在某些机构,以领导要求、部门协作、客户支持等名义推过来的债太多,让信用研究员根本无法给出专业意见;甚至有些机构信用研究员只有是负责背锅的,但是投资经理可以罔顾信用研究的结论自由的买卖。

  3 重新认识投资总监和信评总监

  信用研究本身是带有很大主观性的,往往信评总监个人的理念就决定了整个研究团队的理念,最后主导了各机构的投资风格偏好,因此好的信评总监需要懂投资、懂研究,其地位在专业的投资机构应当仅次于投资总监,在某些靠负债生存的大型机构甚至是与投资总监并驾齐驱的。目前很多机构的信评总监的话语权是靠违约数量的,违约越多,话语权越大,这是他们的悲哀,更是公司管理层认真思考和反思的,寻找一个优秀的信评总监并赋予充分的权力,以及很好的平衡投研各自的话语权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机构的信用风险管控需要站在公司层面来通盘考量。

  4 建立科学的投研考核、激励、晋升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业绩目标和考核机制,避免投研团队风险偏好过高。当然对于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不同的资金来源(自有资金、杠杆资金、受托资金),不同组合的考核机制和风险容忍度都不一致。在非常时期可以暂时粗线条的一刀切,如果常态化的禁投民企、地产、城投、产能过剩,感觉此类机构本身就要市场禁入了,金融机构因管理风险和价格发现而存在的,如果没有了风险定价能力,机构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page]分页标题[/page]

  其次,投研团队考核要风险收益对等,尊重价值创造,尊重市场。微观层面,基金经理是扣动扳机的人,信用研究员是负责瞄准和风险提示的,毫无疑问任何时候基金经理是组合风险的第一责任人,更何况很多机构基金经理的收入远超过信用研究员。市场层面,投资本身是需要承担风险的,违约是概率事件,不是只要踩雷就一棍子打死。而且海外市场成熟的经营表明,风险溢价合适的情况下,专业地承担风险投资组合收益往往更高,垃圾债策略在海外多年以来都是最赚钱的策略之一。对于专业化的机构而言,投资要防止“卡莫里斯”式失误(欧冠决赛第一球、第三球是自身可控因素,这种失误是难以原谅的,贝尔的第二球属于神仙球,是不可抗力因素,是能够容忍的),踩雷也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甚至是制度漏洞引发的道德风险,投研团队是否在专业地承担风险,而不是毫无投资逻辑的满仓高收益债这个是考核的重点,当然很多领导恐怕难以识别。

  在曾经的刚兑年代,债券投资主要靠“杠杆+死扛”,通俗地说主要看天,资金交易能力是最重要的,因此很多机构的投资团队是交易出身居多;但现在环境变了,以后投资团队需要更多从信用研究团队晋升,不懂信用的基金经理很难和信评团队达成一致的话语体系和标准,沟通都会存在较大障碍,亦很难成为优秀债券基金经理,更枉论去做大类资产配置。作为管理者,通过打通投研晋升通道一方面是留住优秀的信用研究员,另一方面也可以尽量保证投研团队无缝合作,这是长期投资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5 拥抱科技才能拥有未来

  股票是进攻型品种,研究强调小样本信息的独立思考;债券是防守型品种,研究强调大样本信息的一致性思考,风险藏在各个细节之中,因此IT系统投入在债券投资领域更为重要。在很多标准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时效性方面,机器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将大量标准、可重复的工作系统化、智能化,能够大量节省人力成本,也许更远的未来,AI将大大改变这个行业生态,因此作为金融机构需要拥抱科技,大幅提高IT系统投入。

  当然,目前很多机构身中数弹,债券投研团队话语权大减,反而风控懵懂地被推倒了金字塔尖,公司需要警惕矫枉过正,风控主导的IT系统投研适应能力肯定很弱,要相信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不懂投研也肯定无法有效管理投资风险,同样不懂金融的IT机构也做不了金融科技。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