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新闻

北京诚轩春拍·钱币 | 足色俸银 谁来领饷:云南银锭精品辑览

时间:2018-05-31 19:50|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云南自古盛产白银,西汉即作为货币流通,自明代开始,银两成为云南的主要货币,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入清以来,省内自铸及省外流入的银锭,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品种数以千计,使云南锭的面貌多姿多彩,深受收藏者的喜爱。近年来,云南银锭行情一路走俏,藏家在追求珍罕性的同时,对品相的要求越来越高,原色原味、保存完美者价值不菲。本次拍卖,众多品貌俱佳的云南锭精品华丽出场,必将引得群雄逐鹿。

  出版:《丽庄藏中国银锭》第234页图677号

  据《清史稿·职官志三》记载,学正堂,为各州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员,正八品,掌训迪学校生徒,课艺业精勤,评品行优劣。此一制度自雍正十三年建立,光绪三十年罢科举后出缺不补。文官正八品的俸禄为:俸银40两、禄米40斛(1斛=五斗=150斤,折银发放),折合今日人民币年薪2.1万元。

  此锭为目前仅见清代学官俸禄银,也是“足色俸银”四字出现在银锭上的唯一实物,迄今未见文献记载,公开拍卖尚属首次。而且,品相之完美如铸就未曾触手,完全未使用状态,珍罕之至,堪称可奠定云南锭藏家王者地位之重器,终将花落谁家,值得期待。

  出版:《丽庄藏中国银锭》第237页图687号

  云南自古以出产井盐而著称,清《滇海虞衡志》记载:“滇南大政,惟铜与盐”。盐税是云南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税种,为历代政府所倚重。云南盐场可分为白井区、黑井区和磨黑井区等几大产盐区。石膏井为磨黑井的分场,位于今云南省洱源县,是清代滇南地区重要的盐井一。打有盐井名称的银锭,不论是否加盖“课”字,均为当地的盐课税银。由于当时云南地区战事频发,边防任务较重,盐课收入成为边防开支的首要来源。盐税一经收取即专款专用,多用作扩充民团、团练等边防军费开支,故留存后世的盐井大槽十分稀少。相对于白井、黑井、抱香井,石膏井铭文大槽最为少见。目前,各类文献资料记载实物总数不超过十枚,且重量多在十两内外。此枚重约十二两,体重逾恒,极为罕见。

  出版:《丽庄藏中国银锭》第227页图619号

  “浪穹名号问何时,洱水寻源几个知。”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始设浪穹州,今为洱源县,地处云南省西部,辖区内盐井众多,上面所提到的石膏井即在此地。大长槽锭是早期云南迤西一带盐场所纳税课,于云南诸多银锭类型中最为珍稀,打有年份及“浪穹”县名的盐课折银,尤为少见。此枚铭文字体古拙,银光温润,实为大长槽锭最好品相。

  出版:《丽庄藏中国银锭》第241页图716号

  此枚大三槽为文山县经征的税课折银。文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接壤,因“东文山”而得名,自古被称为“滇东南大门”,其县名锭存世十分少见。采用少见的一横、二直打戳形式,所见甚少。

  出版:戴学文著《牌坊锭新考》第6页

  牌坊锭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银锭,因形似牌坊而得名,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出现于昆明城内外。此枚由城外兼销铺“福泰郑记”销铸的牌坊锭,存世仅见。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中,有图片与文字记载的银锭实物,均为此枚。

  云南与比邻的四川地缘关系密切,在长期的商业往来中,受四川货币体系影响,云南当地也兼用圆形碗锭。特别是滇东、滇中、滇南一带,不仅民间流行,官锭亦采用此种形制。拍品“昆明县”十两圆锭,即为云南官铸地方存留银,用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开支,流传至今者不多见。

  出版:《丽庄藏中国银锭》第292页图956号

  云南省铸银锭,在锭面加盖“户”字小方戳,代表为各州县上解储粮道税课银的补色银。储粮道是清政府监督米粮征收与存储的主管机关,其主要职能是通过籴米与粜米,调节国家的粮食供需平衡,因此道库经常进出大笔粮银。早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前,储粮道即已加收补色银,并于锭面加盖“户”字方戳,与作为课银的牌坊锭分别保管,以供特定用途。目前所见存世的储粮道补色银,均为牌坊锭。此枚具有独一无二的二个唯一:唯一打有“云南县课”铭的银锭,唯一打有“户”字方戳的圆形碗锭。品相完美,公开拍卖首度亮相。[page]分页标题[/page]

  姚州,即今云南省姚安县,清属楚雄府,与上件拍品铭文中的“云南县”隔江相望。辖区内盐井众多,是清代云南重要的盐产区之一,打“姚州”地名的十两圆锭存世屈指可数。

  出版:浙江省博物馆编《银的历程》第191页

  云南圆形碗锭非标准器形,存世无多,通常所见均为十两锭型,五两者甚少。此枚打有“昭通府”铭文,虽一侧剪边,因品种极其稀少,仍不失为云南税锭之珍品。

  Lot 2226 清末云贵地区“侯记 公估”撇丝圆锭

  出版:戴学文著《牌坊锭新考》第83页

  清末云南实行公估制度,但不同地区的公估制度,与省城不尽相同,造型上也并非只有常见的牌坊锭型。此枚扁圆形的宣威公估银,即为最好的例证。宣威,清代置州,属曲靖府。晚清时期,该地区通行的公估银,已非牌坊锭,而是当地惯用的一种撇丝圆锭。这种撇丝银贵州也可通用,极具滇东特色。

  据民国《宣威县志稿》记载:“……境内各银匠铺所销,则皆八成左右,号曰‘撇丝’,作扁圆形,一边起边,与现时通行之龙圆银币轻重大小无甚差别……惟侯姓所销者,独至九成,号称‘公估’,信用颇著……”。

  由此可知,此锭即为上述记载所指侯姓银匠所铸的公估银。成色可达九成,属自铸自验,存世甚少。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