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新闻

谁告诉你的?一定要买你手里的信用债?

时间:2018-07-23 22:23|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政策是真的好政策。但是,我想问,谁告诉你一定要买你拉高的信用债?你有你的解读,我想选自己的路。

  我想这样走:

  只要新的信用债发行顺畅,信用债二级市场的不活跃就不会构成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分支行的选择:选择符合供给侧政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要求债务负担合理,企业主业稳健经营,没有过度债务扩张,管理层重信守诺,协商好合理的存款管理(企业新发债会形成企业存款沉淀),向总行申请发行信用债。合规操作,密切银企合作,完成存款任务,降低存贷比压力。

  商业银行风控:从容合规审批,投放符合国家政策,信贷质量有把控。

  商业银行投行部:担任主承销,协调各专业机构发行新信用债,赚取合理的承销费,完成中间业务收入,保持市场份额。

  商业银行投资部:购买新发行的信用债,获取投资收益和潜在的资本利得。

  商业银行司库:平衡期限,申请MLF对冲信用债投资资金,获得利差收益。存款有新增,可以有新增贷款的余地,手头有超配的MLF资金,可以更从容应对降杠杆。

  如果照着你说的走:

  商业银行分支行:买的二手信用债爆雷了,谁买的谁清收,你总部好意思把责任推给我?

  商业银行风控:你自己去挑出来不爆雷的券啊。

  商业银行投行部:我只是做发行的。

  商业银行投资部:都拉高了,我接盘侠啊?

  商业银行司库: 你们买的期限别太乱啊。

  我读得书不多,但是真没有看出你所说的什么按住我的手买垃圾债,也没看出让我买有毒资产的窗口指导。至于你说城投债就是产业债,把钱都买光在城投债就不用买信用债,这样指鹿为马,作为同是金融圈的,山水总相见,做人说话要厚道,所以我就只给你点个赞吧。确实,我们这边有很多中年人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我们体会过出现不良后,上上下下被问责降薪的痛感。以前这个市场中,有信奉过刚兑的信仰,有信奉过城投的信仰,我尊重你的信仰,但是只有是你自己的钱才能任性,切行切珍惜吧。

  好了,我们还是诚恳的交流一下吧。

  在出现相对集中的信用风险事件后,现在的金融市场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反映,以前出现过,以后还会出现,国外出现过,国内也会经历。经济体系依赖金融机构扮演风险衡量和风险管理的专家,当金融市场不能履行它们关键的风险衡量和风验管理职能,最终的结果就是使金融市场陷于混乱的信心危机之中。

  当前,新闻媒体和市场投资者关注点仍然集中在是否还会出现实体违约上,从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看,这依然停留在一个所谓单维系统的思路中,这种思路的关注度集中在违约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主要关注在债务人本身的资信状况,以信用等级即所谓债务人评级(obligor rating)来反映被评债务人对其所承担的任一债务违约的风险。

  而一个完整信用风险的衡量是由违约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 LGD)、到期日(Maturity, M)和违约时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 EAD)四个风险要素决定,是一个多维系统。损失的可能性即违约概率PD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即违约损失率LGD (Loss Given Default) ,两者结合反映了预期损失率EL(Expected Loss),有EL=PD× LGD 。

  PD作为信用主体的相关变量,主要由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前期的研究认为LGD 更主要与信用合约具体条款(如抵押、担保等)和破产法等法律制度密切相关,与PD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变量,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认为PD和LGD更多表现为正相关的统计特性。简单说,对于PB的研究是要解决“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对于LGD的研究是要解决“早处置”;对于到期日M的研究是违约发生的首次跳跃时间 ,是信用衍生产品需要重点解决的变量;而违约时暴露EAD是信贷决策者、投资经理和资产组合管理的工作重点,是金融机构对于债权类资产的仓位管理。[page]分页标题[/page]

  无论是直接融资的债券,还是间接融资的贷款,在信用风险结构法中都被看作一个卖出的PUT期权结构,获利有限但潜在的损失却较大。因此,四个信用风险因素中的每一个因素所对应的风险管理工作都应秉承谨慎质疑的工作精神,都需要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共同组成衡量金融机构债权信用风险的体系。只有这四个方向的工作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才能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片面的强调其中的一个要素,即不科学更不客观,单一的支撑点是无法保障体系的稳固和平稳。例如现阶段市场参与方和新闻媒体把视角仅仅集中在违约率的关注上,就出现了金融市场发生信用风险事件,舆情批评的焦点集中在评级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信用风险事件一方面在于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也在于金融机构自身的管理漏洞和失误,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失控。但现实中暴露出的信贷投放失控、激进的债券投资杠杆策略,高风险期的市场时机,这些风险点也往往被归咎于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这样将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分析思路和处理方式,并不能让我们正确分析问题并改进以避免今后的重蹈覆辙。

  避免市场陷入信心危机的关键是建立信用风险处置机制,而重建市场信心还是在于贯彻严谨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自2014年“11超日债” 成为第一单发生违约的债券后,随着打破刚性兑付逐渐被市场参与方接受认可,市场各方对于处理信用事件的反映速度也都较此前加速,无论是评级公司调降评级,还是主承销商牵头进行处置。但监管机构为防控债务违约演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超前意识更为明显。4月25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市协发〔2018〕45号,以下简称《通知》),对主承销商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风险管理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包括设立专职专岗进行风险监测,对存续企业按照四类划分设立重点关注池并定期报告监测结果,对若存在影响即将到期的债务融资工具本息偿付的重大事件,主承销商应制定并立即启用应急预案等提出更为扎实细致的工作要求。在防范和控制两方面,对从业机构在健全风险预警监测评估体系和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建设中,提出“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四项标准要求。6月20日,下发的《关于开展债券匿名拍卖业务的通知》(中汇交发[2018]192号文),并配有相关细则,这些都是监管在制度性建设上的好举措。

  我们都知道过度的债务负担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伤害,我们都体会到去债务进程中行业收缩的痛苦,我们更知道防范债务危机中上上下下的努力和艰辛。渡过这段难关的关键是新增的信用投放必须是高质量,必须是好的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后继的发展重新步入良性轨迹。当我们都为芯片高科技领域的软板而痛定思痛的时候,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是不是也对照着自身的行业想一想,金融市场发展起来的不易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有没有信用领域的“芯片”是应该我们这一代人去做的事情呢?解读央行的政策同样我觉得应该持重守稳,同样是央行的讲话“金融科技的核心内涵,实际上就是提高风险的管理、识别和定价能力,通过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来提升我们的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这是金融科技发展很重要的本源目标。注重良好的品牌声誉,珍惜信誉和投资人信任,努力掌握自主可控的信息和网络安全技术。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金融科技企业或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反话正话,我都说了,后面的话说的太严肃,你一定是烦了。前面的任务还很艰巨,借圣贤的智慧与君话别吧。

  持心当如四方石。石在中庭。雨堕亦不能坏。日炎亦不能消。风吹亦不能动。持心当如石。

  佛言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行。不相顾望。前者亦不顾后。后者亦不顾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来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顾望。于天上天下。无所复乐寄居。天地间弃身不复死。道成乃知师恩。见师即承事。 [page]分页标题[/page]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